長假過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舉躍升20個基點,之后的幾個交易日里保持了小幅波動向上攀升的態勢,人民幣承受的升值壓力已經顯現。而此番匯率較大幅度走高,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6.83關口僅有1個月。
外部壓力
相關從業人員從微觀業務層面解釋說,長假業務停辦,節后企業結匯量增加,銀行積累了較多的美元頭寸,美元的供應充足。
除了即期價格外,近來,被看做是風向標的一年期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價格(NDF)報價接近6.67,這意味著市場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在一年中的升值空間有1500個基點左右。
專家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承擔著被迫升值的巨大外部壓力。在我國長假休市期間,美國勞工及制造業團體要求將中國正式列為“匯率操縱國”,而在此之前,七大工業國(G7)發布會議公報表示歡迎中國繼續致力于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市場也格外關注15日美國財政部是否會發布匯率評估報告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在這些動向下,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外部壓力驟顯。
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認為,發達國家重提人民幣匯率問題并非偶然。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后采取了史無前例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目前經濟雖有反彈卻缺乏持續動力。這一背景下,讓本幣貶值或迫使他國貨幣升值、以擴大出口等舉措,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近期中國出口商品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外部環境。奧巴馬政府的輪胎特保案余音未歇,歐盟針對中國無縫鋼管的制裁硝煙再起。
張明介紹說,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總是和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相伴生的。“與其在特定商品上打壓中國出口,自然不如要求人民幣升值來得一勞永逸。”
單邊升值預期將導致熱錢流入
此外,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陳炳才認為,目前人民幣利率高于美元利率,也是匯率承壓的重要原因。
同時,在人民幣日益區域化的背景下,境外持有人民幣的渠道越來越多,量也逐漸增大,一些境外的大型投資機構開始做多人民幣。
事實上,自2005年7月啟動人民幣匯改以來,截至2008年第二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升值超過20%。不過,從2008年第三季度起,人民幣匯率事實上重新回歸到盯住美元。
陳炳才認為,匯率的變化應該切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以及外貿進出口的實際情況。
陳炳才介紹說,從中國的出口表現來看,盡管出口額連續多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但中國出口在海外市場上的份額卻持續上升。因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卷土重來。一旦形成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短期國際資本流入也洶涌而入。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放大導致外匯儲備激增,以及通過外匯占款形式發放的基礎貨幣增加,甚至會加劇國內流動性充裕的狀況。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