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中開始停止對美元升值的人民幣匯率再度受壓 攝影 李瞻
□記者 崔燁
在美元貶值致使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中國頻遭貿易保護主義侵擾的大背景下,西方以此逼人民幣升值的意圖越來越強烈。對此多位中外經濟學家表示,人民幣戰略升值時期已不再,中國也沒有必要為本輪的經濟危機買單。
人民幣戰略升值時期不再
在貿易保護主義之外,越來越多的跡象似乎在表明,下一個國際社會與中國出口爭執的對象將回到 “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上海社科院相關研究員指出,在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之時,美國自然不會多談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但是危機總會過去,一旦經濟趨于平穩,美國還會再次提出人民幣匯率問題,最近頻頻爆發的貿易摩擦最終還是會指向匯率問題。 ”
追溯近一年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在金融危機和中國外貿急劇下跌之時,去年年中開始人民幣停止對美元升值,人民幣匯率重新與美元掛鉤,以求相對穩定的國際金融環境,渡過這段危機階段。不過與此同時,中國的美元資產風險增大。業內學者指出,其實,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幣匯率已不再盯住美元,轉為參考一攬子貨幣。三年以來人民幣升值了許多,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仍然不滿意。
人民日報早先在社評中也指出,人民幣戰略升值時期也已不再——“雖然依照‘麥當勞指數’看,人民幣確有被低估的成分。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中國經濟中還有大量遺留問題,譬如社保基金缺口很大,若以外匯儲備一部分填缺,僅此一項人民幣可能就不是升值而是需要貶值了。 ”
但也有分析人士警告,如果人民幣升值將帶動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升值,在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這種預期將使得一些國際游資紛紛涌入中國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這反過來將進一步加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采取靈活機制應對升值壓力
已經有學者指出,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壓力是因為中國一直保持著資本項目和貿易項目的雙順差,同時,在仍然實行資本管制的情況下,這意味著中國的外匯儲備將源源不斷地增加。貿易順差、FDI和外匯儲備一直是中國追求的政策目標,從長期來看,這些政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調整。
而針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對中小企業帶來的困擾,中行相關人士建議,當前銀行市場上防范匯率風險的工具有很多種,主要有遠期外匯、外匯掉期、期權、期貨等,“這些衍生工具都能為企業所用,在匯率變動的時候鎖定企業交易成本。 ”
記者了解到,在多種衍生產品中,企業最常用的還是遠期結售匯。遠期結售匯實質上就是將未來發生的外匯收支提前確定交易時候的匯率,從而無論今后的匯率如何變動都不會對企業產生影響。據悉,當前企業在進行遠期結售匯的時候無需要支付任何手續費,只需按照交易金額的百分之三繳納保證金即可。
國際觀點
中國不應為金融危機買單
本月7日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邁倫·斯科爾斯指出,處理人民幣匯率問題時理當考慮中國切身利益,中國“不應為金融危機買單”。斯科爾斯說,一旦人民幣急劇升值,中國的出口勢必受到打擊,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也可能縮水。
斯科爾斯表示,自己“不會像某些政治家一樣說些全球經濟需要 ‘再平衡’這樣的好聽話”,因為金融危機的成因復雜,不能一言蔽之。他還說,全球經濟的復蘇跡象好像沙漠中的 “綠苗”,依靠政府干預可以維持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但各國應考慮如何為經濟注入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