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與越南、蒙古、老撾、尼泊爾、俄羅斯、吉爾吉斯、朝鮮和哈薩克斯坦等8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邊境貿易本幣結算協定;
2003年,央行分別為香港和澳門的銀行開辦的個人人民幣業務提供清算安排;
2004年底,央行出資2.22億美元儲備資產,認購了亞洲債券基金二期,利用其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啟動了國外央行間接對人民幣債券的投資;
2007年,央行允許中資金融機構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目前,發行總額達到了220億元;
2008年12月底,國務院正式提出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
2008年12月12日,與韓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2009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2270億港元,協議有效期為3年;
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馬來西亞國民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800億元人民幣/400億林吉特,協議有效期3年;
3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8萬億白俄羅斯盧布,協議有效期3年;
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1000億元人民幣/175萬億印尼盧比,協議有效期3年;
2009年3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了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框架協議,互換規模為700億元人民幣/380億阿根廷比索,有效期3年。至此,通過貨幣互換“走出去”人民幣總額達到6500億元;
當前正與俄羅斯、泰國商討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2009年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2009年7月,香港、上海和珠三角4個城市開展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試點;
8月初,國務院宣布將在東北邊境與鄰國試點實施人民幣貿易結算;
昆明、南寧,以及天津的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也即將開通;
2009年8月末,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簽署了IMF歷史上第一份債券購買協議,使得央行可能以人民幣來購買總額約合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的IMF債券。其中,IMF怎樣使用中國提供的人民幣,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不過,無論是IMF用人民幣向中國購買美元,還是直接將這些人民幣提供給受援助的國家,央行以人民幣購買IMF債券的行為,在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同時,此舉也有利于國家外匯儲備的多元化。
資料:
目前貨幣國際化的過程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美元模式,依托全球性貨幣匯率制度安排,成為唯一的國際計價單位和與黃金掛鉤的國際儲備貨幣;二是歐元模式,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礎上,讓渡貨幣主權最終形成區域共同體單一貨幣;第三種則是日元模式,通過外匯自由化、貿易自由化、經常賬戶自由化、資本流動自由化、利率與金融市場自由化,使日元成為國際經濟活動中比較普遍使用的貨幣。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