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師琰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關系研究院日前呼吁政府應設定對外投資、氣候變化等兩三個明確的政策領域,與中國結為在歐洲、甚至全球范圍內的重要合作伙伴,并應任命一位內閣部長級的官員,來負責中國事務協調。
這家頂級政經智庫擁有大批有影響力的商界會員,與英國政壇淵源頗深,到訪英國的各國元首常專門在此發表演講。
“我們認為政府在處理對華事務的表現上不夠好,希望在這方面給政府一些壓力,”7月1日,該智庫高級研究員凱瑞·布朗(Kerry Brown)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英國必須立即行動,至少在政府層面建立一套更有利于處理中國關系的機制”。
布朗博士剛剛在上周五(6月26日)與中國全國工商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會面并交流,黃孟復此次是作為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率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代表團訪英。
布朗的觀點已引起英國外交與聯邦事務部的注意。
“New-Old Friend”
中英關系正前所未有地熱絡,自今年初英國外交部首次發表英中關系框架文件以來,民間投資活躍,高層互動頻繁。
英國外相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稍早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指出,未來幾十年,中國將同美國并駕齊驅,成為對世界產生舉足輕重影響的國家。“沒有中國,你就不可能解決世界經濟問題,不可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不可能解決世界貿易問題。”他說。
作為同樣對非洲有重要利益關切的西方國家,這位外相還特別強調,如果不理解中國在非洲所扮演的新角色,就不可能與非洲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關系。
但在布朗博士看來,英國政府為應對中國在全球的新角色做得還很不夠,他特別撰文指出,中英之間屬于New-Old Friend,在處理對華事務時,英國政府首先要秉著接受中國獨特的政治制度這一觀點作為基礎。
為了更好地處理與中國的關系,他建議,政府應任命一位內閣部長級的官員負責中國事務協調,并在內閣或外交部建立一個專門針對中國的研究機構。
“英國需要任命一個擁有決策權的更高級別官員來統籌對華事務工作,目前的對華交往合作事項都是在不同部門各自展開,缺乏一個協商一致的實體。”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布朗早年曾擔任過英國駐華大使館官員,后投身學界,專門研究中國政經問題。
他批評英國首相布朗和外相米利班德“自豪地”把他們的簽名大膽地寫在首份英中關系框架文件上,這份文件上冠冕堂皇地聲稱, 英國將從與中國獨特的關系中提取最大的好處。
布朗博士認為這份外交文件顯示了英國的愿望和自滿情緒。政府聲稱目標是幫助中國環境、能源和資源問題,但他認為,英國的確將發揮作用,但這種作用可能是次要的。他尖銳地指出,在許多方面,英國似乎熱衷于告訴中國該怎么做,卻沒有對英國可能從中國那里學習什么表現出足夠了解和興趣。
布朗的觀點已引起英國政府內閣層面及外交與聯邦事務部的注意。
英國的機會之門
盡管英國和中國之間近期已經簽署了大量技術、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清單,但在布朗看來,英國政府內部缺乏對中國事務足夠的專業知識。“外交和聯邦事務部有關中國的專業知識曾經是世界一流的,但現在情況似乎不再如此,”他說,“我們需要實際的指導方針——在英國和中國彼此合作的關鍵領域,有哪些共同戰略利益,并會發生什么變化?”
英國多年來一直是在中國投資最多的歐洲國家,隨著兩國關系升溫,中國公司在英國的投資熱情也在不斷高漲。一年來,中國公司在英國設立了59個新的投資項目,中國因此躋身英國的海外投資來源地十強。
英國貿易、投資和商務部長戴維斯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很不幸以前我們和中國公司接觸機會并不多,但現在情況已經從根本上發生變化,許多中國公司在英國領先落地,中英關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密!”
在布朗看來,中國海外直接投資,正是英國政府可以利用并轉化為真正政治回報的領域。“中國隨時準備成為一個主要的對外投資國,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很容易政治化,英國則可避免這種情況。”他說。
去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六大對外投資國。但因為缺乏相關國際經驗,已導致一些國有和非國有企業擴張行動受損。
“許多這種錯誤是由于簡單誤解外國的商業環境,尤其是美國和歐盟的。但英國作為一個金融中心和歐洲市場門戶,一個中國市場的主要投資者,是理想的受益者。”他說。他還指出,英國也是中國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潛在合作者,對于如何管理這些儲備,中國似乎并沒有明確的戰略。
布朗相信,正在經歷的這次金融和經濟危機,將使世界經濟核心力量加速轉移到亞洲。“原來認為還需要10年甚至15年,現在看,中國、亞洲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大大加強,就是一兩年之內的事情。”他說。而對英國來說,重視與中國的關系,將為英國開啟巨大的機會之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