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崔燁 實習生 鄭屹亭 孫冰
16日開始的“金磚四國”峰會一邊傳出“給美元減壓”的訊息,一邊又在敲打美元。的確對于外匯儲備規模高達2.8萬億美元的“金磚四國”而言,唱空美元并不符合其利益。但鑒于目前美元的信用危機加上各國本幣的自謀發展,緊盯美元已不再是唯一選擇。
【動態】兩大成員國計劃減持
截至記者發稿,“金磚四國”中已有兩個成員明確聲稱計劃賣出美國國債。巴西和俄羅斯稱,為了騰出資金購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行的債券,將考慮削減本國外儲用于購買美國國債的比重。昨日的市場數據更顯示,我國4月減持44億美元,雖然仍然是第一債主,但卻是我國一年多來首度減持美國國債。
對于外匯儲備規模高達2.8萬億美元的“金磚四國”而言,唱空美元并不符合其利益。投資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情況下權衡各種利弊得失,中國仍應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同時也提醒,投資美國國債成本很高,今后應該調整收支平衡,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和改善外匯儲備結構。
而此前中俄、中巴之間已經開展了以上方面的合作,包括不久前的中俄 “石油換貸款”。從“金磚”峰會上傳遞出的信號是,四國立刻擺脫美元體系不太可能,但是可以從局部做起擴大本國貨幣的影響力。
【剖析】美元貶值美聯儲左右為難
昨天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辦的 “上海—紐約國際金融論壇2009”上,有“歐元之父”之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也就目前的美元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美聯儲現正處于左右為難的局面,一方面,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促使美元下跌,黃金價格上揚,并不可避免的導致石油價格暴漲;相反,太過緊縮結果必將是美元增值,黃金貶值,最終打擊任何復蘇的可能,銀行體系的情況更糟糕。 ”蒙代爾表示。
針對這一尷尬局面,蒙代爾拿出的方案是采取美聯儲和歐洲中央銀行(ECB)必須在美元和歐元疲軟的時候支持自己貨幣的強硬措施。另外,如今動蕩厲害的美元與歐元已不足以穩定全球貨幣體系,于此,蒙代爾一再強調中國人民幣加入 “籃子體系”,成為第三大國際流通貨幣是必要、可行的。
【爭議】掛鉤美元不如掛鉤“大籃子”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丁劍平教授則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人民幣除了掛鉤美元或許還能視野更廣闊些。的確,對于不少新興市場而言,緊盯美元已不再是唯一選擇。丁劍平出示了其研究編制的2000年至2007年期間多邊貿易權重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并比較其與其他貨幣匯率波動的聚集性。
“研究結果顯示,用美元作為衡量單位時,人民幣、港幣和新臺幣三種貨幣匯率浮動大。而用黃金、原油、瑞士法郎和特別提款權作為衡量單位時,其三者匯率浮動性不大。 ”丁劍平進一步說明,由于各種制度下的匯率波動會產生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抱團現象,人民幣匯率從屬性來說,與港幣和新臺幣已經緊密聯系。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大中華貨幣”圈可以說已經形成。
【未來】人民幣國際化并不宜過快
雖然蒙代爾看好人民幣,但人民幣國際化行進過快也有弊端。就目前形勢來看,“中國準備工作還沒做好”上海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建文如是說。基于對“中國尚未準備好”的觀點,上海財經大學MBA學院院長戴國強教授也在他發表的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詳細列舉了包括上海在內的多個國內經濟城市存在著金融發展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這不禁令人想到日本也曾有推動日元國際化的大舉措,最后卻以失敗告終。以此為例,不僅蒙代爾,國內的學者也樂于拿出來作為“前車之鑒”告誡人民幣升值與國際化不宜太快。究其失敗原因,主要兩點是資本賬戶擴張過早和過度擴張貨幣政策。 “而這兩點恰對缺乏經驗的中國來說是最易走入歧途的。由此而言,人民幣的升值和國際化仍處于摸索期,魯莽推動進程只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等配套的舉措之下,一步一個腳印,找準了節奏進行,才是上上之策。 ”一位資深業內研究員強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