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黃競儀)在全球金融危機條件下,美元和以國債為主的美元資產備受質疑,國際社會近日又出現了“發行類似卡特債券的美國債券”的呼聲。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鄭聯盛昨日發布研究報告稱,這將對中國是“極為有益的選擇”,“有利于我國規避匯率風險、提高資產的多元化水平”。
所謂“卡特債券”,即“非美元計價的債券”。1978年,美國卡特政府曾發行了以德國馬克和瑞士法郎計價的美國債券,總價值為52億美元。該債券是在1978年10月的美元恐慌性暴跌背景下,作為卡特政府“拯救美元計劃”的一部分推出的。雖然這種發債模式為美國提供了新的融資途徑,但由于這種債券是美元單獨承擔匯率風險,對美國而言不利。1978年以后,美國從未再使用過這一融資渠道。
截至2009年3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為7679億美元。
而美國債券蘊藏的風險與日俱增。一方面,美國政府實行了史無前例的危機救援政策,持續大規模發行國債,這將直接壓低國債的價格;另一方面,如果這些政策得到有效執行并促進經濟復蘇,投資者將資金轉移至其他投資標的,那美國國債可能出現超發的狀態,美國國債價格可能出現明顯下跌,投資者將由此遭受損失。
不管是市場波動帶來的國債價格變動還是匯率變化導致的匯率風險,都使得占中國2萬億外匯儲備中的六成以上美元資產處在貶值的風口浪尖。
“為了多元化外匯資產,緩解中國外匯資產的貨幣錯配問題,美國發行新型卡特債券,對中國是極為有益的選擇。”鄭聯盛認為。
日前,作為美國第二大債主的日本,已經有部分經濟學家提議美國發行日元債券和其他國家貨幣債券。
如果美國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熊貓債券”呢?
鄭聯盛指出,這將更加有利,可將對外提供資金、規避匯率風險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相互結合。然而,對中國最為有利的方式是,美國委托IMF等國際組織在中國發行“熊貓債券”,除了具有以上好處外,還可以規避美國對手風險,防止美國違約。
“但現實地講,美國再次發行卡特債券的可能性較小。”鄭聯盛分析稱。
他認為,目前美國政府發行新的卡特債券或奧巴馬債券的時機還不具備。首先,美元兌主要貨幣并沒有大幅貶值,尤其在金融危機中,美元甚至對歐元明顯升值,上世紀70年代末期美元貶值40%的情景尚未出現,而且出現的概率較低。其次,美國政府實際上已經放棄了匯率政策,放任美元匯率自由波動。如果沒有出現巨幅貶值,美國不會干預外匯市場。最后,美國政府干預外匯的資源較為充足,截至2008年6月底,美國外匯平準基金資產規模為512億美元,黃金儲備更是全球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