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斯媛
“國際貨幣體系的根本缺點就是后布雷頓森林體系沒有消除‘特里芬兩難’,只是使它發生了某種變形。”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昨日在“上海論壇2009”上表示。
余永定認為,對中國來說,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從短期來看,有助于中國擺脫美元陷阱;從中期目標來講,改善資源全球配置,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從長期來說,面臨一種選擇,即人民幣成為亞洲貨幣的組成部分。另外,人民幣是否能成為與美元、歐元三足鼎立的國際儲備貨幣,如果可以形成,至少可以免繳鑄幣稅。
余永定表示,二戰后建立的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主要解決了兩個問題:維持匯率穩定,防止競爭性貶值;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平穩調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根本特征是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元是唯一的國際儲備貨幣。
由于美元是唯一的儲備貨幣,且資本流動受限,各國央行要想積累儲備貨幣,就必須對美國擁有貿易順差。國際貿易擴大要求美元供應相應增加,這只有通過美國持續貿易逆差才能實現。而持續貿易逆差導致美國外債增加,從而導致對美元—黃金本位信心的喪失。這就是“特里芬兩難”。
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布崩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產生,其主要特點為:浮動匯率取代固定匯率,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需求減少,對儲備貨幣的需求也隨之減少;由于資本跨境流動自由化,貿易逆差國不難從資本市場獲得美元。
但2000年后國際金融體系出現新問題,即全球不平衡,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持續出現經常項目逆差,導致美國外債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不斷上升。這種上升趨勢引起國際經濟學界的不同觀點。
對此,余永定認為主要有兩方面觀點:一方面,美國凈外債對GDP比例的增長還有一定余地,盡管美國外債不斷積累,但人們對美元資產的金融需求仍然很大,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美國不會由于國際收支不平衡而出現金融危機;另一方面,由于美國外債不斷積累,人們對其貨幣信任度遲早要發生變化,那時美元必然貶值,并出現金融危機。
但讓大多數經濟學家沒有想到的是,在出現國際收支危機前,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對于當前的金融危機,余永定認為應從三方面理解,即美國資本市場失敗、全球不平衡、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固有缺陷。
余永定表示,如果國際貨幣體系沒有現有缺陷,美國金融危機不太可能爆發,全球不平衡也不可能發展到目前這么嚴重的地步。
余永定指出,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它的價值必須穩定。但美元作為一種國別貨幣,美國資本市場的變化會使美元資產發生變化,導致美元資產持有者無辜受害。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政府的國內政策會有非常強的影響力。
余永定進一步表示,在資本自由流動條件下,發達國家必須持有大量美元外匯儲備,而這有很高的風險,買入美元資產短期回報可能為零甚至為負,這對發展中國家、非儲備貨幣國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此外,持有美元資產意味著向美元支付鑄幣稅。(相關報道見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