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妍茹
2009年的第一季度已告結束,外需下降對中國出口方面的打擊在2月份的貿易數據上就已有所體現,出口疲軟的局面或許很難迅速改善,另一方面,由于訂單與交貨之間相隔一段時間,其間匯率的波動導致外貿企業在進行結算時面臨著損失以及信用風險。
一家上海周邊的外貿企業從歐洲購進一項大設備,由于歐元比訂貨時有所升值,導致該企業在最后付款時多支出了30萬元人民幣,而這相當于該企業最近2個月的盈利,對于本就是微利的外貿企業來說,這一結果無疑是雪上加霜。
某家杭州的外貿企業與印度客戶在貨物交付時也因為市場的變化碰上麻煩。據了解,他們以美元報價給對方,對方也是以盧比折算成美元來和他們交易,因為以美元計算才方便他們拿到出口退稅。而目前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一直保持穩定,所以按美元報價對該外貿企業來說波動并不會太大。
印度的進口商在金融危機之前向他們下訂單,那時候,美元對盧比的匯率為1:42,但之后金融危機爆發,市場緊縮,原材料價格大跌,美元因為避險情緒在市場全面走強,盧比對美元大幅貶值,于是印度的進口商就要求推遲出貨,每一次交涉都表示要等一段時間,轉眼兩個廣交會已經過去了,去年訂單的貨物卻還積壓在工廠一直未發。
目前,美元對盧比的匯率為1:50,該匯率在今年3月份時曾高達1:52。
該企業的貿易人員表示,市場的波動讓交易的信譽受到了很大的損傷,他提到,去年年底時在迪拜的港口有7000個集裝箱卻無人拿貨,而實際上他們與國外的進口商交易時的支付方式很難有改善的空間,因為在現實中,他們面對越加緊縮的市場,不得不為了業務冒險。
最近,以人民幣來進行貿易結算的話題是一大熱點,用人民幣結算,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可減少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對于周邊國家的進口商來說,也減少了兌換環節并節省有關費用。目前,央行已和中國香港地區、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6個經濟體簽署了貨幣互換掉期協議,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條件已越來越充分。
不過,當記者問及該企業的貿易人員是否會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以減少匯率風險時,他卻表示沒想過這個問題,以美元結算仍比較廣泛,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用人民幣結算拿不到出口退稅,對于他們來說,本來單位的規模就不算大,利潤也不高,如果沒有退稅的話,幾乎沒有盈利可言。
一家規模中等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國際結算部的人員表示,改變傳統的結算方式需要時間,畢竟多年來很多企業都已習慣了以美元結算的方式,并且以人民幣進行結算還牽扯到出口商與進口商之間的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