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雍 陸媛
需要一個超主權儲備貨幣還是需要一個國際化的人民幣?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最近撰寫的文章中,建議加強對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經濟金融政策監督,提升特別提款權(SDR)的地位和作用,長期內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向多元化發展。觀點提出后,引發各方討論。《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就此問題專訪了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
徐剛認為,提升特別提款權作用,是將其擴大成為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各國都提供一定儲備,從而緩解中國在美元儲備上的尷尬境地。
但徐剛也認為,通過提升股份比例以發揮在特別提款權中的作用,雖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的實際問題,“由于美國在IMF中擁有最大的發言權,因此,某種程度上實際還是以美元為基礎的。”
徐剛表示,目前中國已有2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儲備中的相當一部分又被用于購買美國國債。由于經濟的持續衰退,美國經濟在不斷地制造通貨膨脹,美元被持續稀釋,這種貨幣寬松的局面導致的中長期結果必然是美元的下跌。從中國方面來看,因為手頭持有大量的美元儲備而難以抽身,因而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徐剛建議,在目前的形勢下,解決這一難題的途徑應當是加快人民幣的自由兌換過程,加快人民幣的區域化進程。“對于全球資金來說,過去半年以來被迫退縮在美元上實際是不得已的一種狀況。在目前的形勢下,全球資金迫切需要一個新的貨幣選擇。如果能夠加快人民幣的自由兌換,相信可以緩解大量資產被綁架在美元上的問題。”
從具體可操作的步驟看,徐剛認為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首先是要加強國債市場的國際化進程,統一中國境內的債券市場,逐步地將債券市場做大,使更多的全球投資者能夠進入中國的債券市場。
第二個步驟是放松央行對人民幣價格的指導。徐剛認為,目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其經濟金融發展依附性,只能被動地選擇盯住美元等少數幾種貨幣,這種匯率制度的致命缺陷是匯率缺乏彈性。徐剛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是一個不會游泳的人緊緊抓住一個救生圈。可是一旦美元作為基準的力量消失掉,如果救生圈破裂了,是跟它一起沉到水底,還是自己學會游泳,以成為別人的救生圈?徐剛認為,應當使人民幣成為美元、歐元、日元之外的第四個可能的選擇。
對于目前普遍擔憂人民幣升值會造成出口壓力問題,徐剛表示,升值對出口有壓力,貶值又擔心資金的流出,實際上這都是貨幣的自然現象。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提高了,自然就會進口增多、出口減少,同時吸引全球的資本流入。
徐剛說,相信自由化后的匯率會找到最佳的調節方式。不應當人為地控制價格,由市場自發調節,反而對中國經濟最有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