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蓋特納周一公布的具體計劃,意在清理銀行資產負債表以重振證券化市場。美國財政部希望說服私人投資者購買貸款和資產支持證券。這一切都將通過組建公私合營投資基金,擴大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TALF)來實現。財政部設想動用1000億美元股本,通過杠桿收購至多5000 億美元資產,也有可能擴大到1萬億美元。收購資金將來自于公私合營基金發行的政府擔保債券以及來自美聯儲。
這個計劃的首要風險是:財政部試圖重振的部分資產證券化市場可能只是因為多年來的廉價資金才得以存在,它們的操作和經濟基礎并不穩固。一旦政府停止貸款,杠桿化資產的價格也會隨之暴跌,而這些資產很難有持續需求。拿商業地產支持的證券和貸款來說,由于投資者擔心發行商在債券到期后難以再融資,這些資產價格大幅下挫。而到期的債券規模不小,Foresight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1年間將有大約8140億美元的此類債券和貸款到期。如果這一市場遭遇的只是信心和流動性短缺的話,那么財政部的最新舉措可能還會發揮作用。但如果核心資產目前價值顯著縮水,那么美國政府就是在徒勞地支撐著價格,從事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即便擁有政府提供的杠桿,投資者的收購價位可能也會遠遠低于銀行愿意出售的價格。畢竟,考慮到銀行資產預期損失額存在一個極寬的區間,投資者需要將巨大的誤差幅度計算在內。據CreditSights預計,明年年底前美國四大銀行的總計損失將達到2,500億-4,500億美元。誠然,美國財政部可以使用問題資產救助計劃進行注資,填補銀行因出售資產帶來的損失。但現在還不清楚財政部是否擁有充足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資金,大面積地填補銀行虧空。蓋特納確實已經孤注一擲了。
(摘編自《華爾街日報》評論,作者為PeterEavis)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