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撰稿 賁鵬
在金融危機的風暴席卷全球時,俄羅斯經濟奄奄一息。一時間,危機的影響、俄政府的應對措施和梅普配的前途成了最大看點。
俄羅斯經濟會鳳凰涅槃嗎?梅普配會如西方媒體說的那樣決裂嗎?
1 難熬的2009年
根據俄統計局公布的數字,1月份俄羅斯的失業人口為610萬人。失業在家的人數急劇上升,使號稱世界上最繁忙地鐵之一的莫斯科地鐵失去了往日的擁擠,空蕩蕩的地鐵車廂甚至有不少空座位,終日有一些手拿酒瓶的流浪漢躺在椅子上昏睡。
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來自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臉孔也減少了很多——這里已經無法給移民工人們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之前,這些移民工人在莫斯科的建筑行業和其他重體力勞動行業可以輕易找到工作。
在莫斯科內環著名澤姆良諾依瓦爾(землянойвал)商業街上,以往供不應求的高級寫字樓的空置率居高不下,當夜幕來臨時,以往的輝煌燈火被黑沉沉的死寂取代。
在莫斯科一所高校任職的謝爾蓋繼取消了新年滑雪度假后,還打算取消7月份的夏季假期。盧布一直在貶值,機票價格居高不下,再加上減薪,亞歷山大的收入減少了約50%,目前只有1000美元左右,謝爾蓋開始精打細算。
莫斯科居民奧麗加在俄羅斯一家著名車企駐北京的辦事處工作,新年后,她接到總公司的一筆40萬美元款項后,再沒有任何來自總部的進項。上周,她不得已通知同事,公司賬戶余額只有2萬美元。盡管如此,奧麗加還是情愿在中國分部工作,因為總公司正在裁員,她對記者說:“對于現在的俄羅斯人來說,有工作就很好了,很少的工資,有很多人搶著去做。”
在經歷了長達10年的繁榮之后,俄羅斯人忽然發現自己身邊的世界變了。有貴族情結且高傲的俄羅斯人,也不得不為一份工作打破頭。他們不得不面對經濟危機的現實。
2 禍手是能源還是美國?
在經濟危機爆發后,普京總理一直在批評美國。在不久前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上,普京一直指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稱俄羅斯經濟危機的元兇是美國,而不是俄羅斯對于自然資源出口的過度依賴。但是普京似乎忘記了,在去年4月,他曾經稱“俄羅斯是國際經濟洶涌風暴中一個平靜的港灣”。
其實,還是在去年4月,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前,俄羅斯“經濟專家集團”獨立分析中心負責人古爾維奇就曾警告說:“對俄羅斯來說最危險的不是石油價格的震蕩,而是資金的外流。俄羅斯政府卻沒有能力對國內經濟問題做出正確診斷,從而實際上將國家推向貨幣危機。”另有俄羅斯專家也表示:“俄羅斯經濟經受不住油價狂跌,因為今日俄羅斯經濟過于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當油價為每桶145美元時,對于出口商來說再好不過。但如果5年后油價降至每桶20美元的時候,俄羅斯的位置將在哪里?”
2008年俄羅斯經濟正是如日中天之際,國際油價狂飆至150美元/桶。根據俄聯邦統計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至當年8月1日,俄國家外匯儲備為5959.02億美元,居于世界第三,僅次于中國和日本。
俄羅斯經濟的轉折點出現在去年秋季。格魯吉亞爆發戰爭后,外國資金瘋狂逃離俄羅斯,外流資本數額累計達2900億美元。這些因素導致盧布的壓力大增,開始劇烈貶值。持續下跌幅度高達35%,成為世界貨幣體系中,貶值程度第三大的貨幣。
據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專家王遒介紹,至今年2月份,俄羅斯的外匯儲備約為3800億美元,按國際慣例,國家外匯儲備底線是應可以支付3個月進口額,轉型國家的底線是應可以支付5個月的進口額,以此推斷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中有2000億美元是不能挪用的,但俄央行用于穩定盧布的資金只有1800 億美元。
此外,有推測稱,今年還將有1000億美元外資從俄羅斯出逃,預計盧布還將繼續下跌,經濟還將進一步惡化。
3 普京遭遇信任危機
普京正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指責。
毋庸置疑,普京為領導俄羅斯人走出上世紀90年代的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自2005年5月普京出任總統以來,俄羅斯經濟年平均增長率超過7%,幾乎償還了所有外債,擁有全球第三大規模的外匯儲備,還建立了龐大的穩定基金(現已拆分為儲備基金和國民福利基金)。可以說,是普京讓俄羅斯人看到了希望。
細說起來,此次經濟危機的根源其實扎根在普京執政時期。其時,經濟結構并沒有改變,依然是依賴能源的單一經濟結構。由于長期依賴國際原油、原材料價格和國際資本,本國的加工制造業滯后,大量消費品依賴進口,供給容易出現短缺,導致經濟發展沒有后勁。整體來看,經濟依然沒有擺脫“能源附庸”的特點。
1998年,普京提出了新產業振興計劃,目的是擺脫俄羅斯經濟的“能源附庸”模式,但這一目標落空了。普京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首先逮捕了當時俄羅斯最大公司尤科斯的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將該公司國有化。這一事件使得西方投資者喪失了投資信心。之后一段時期,政府參與到經濟的各個方面,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也被政府并購,產業急速壟斷到少數人手里,這嚴重打擊了私人經濟的發展,是目前俄羅斯多數產業缺乏活力的最為關鍵的政策原因。這導致結構性改革停滯,成為經濟大國的目標遙遙無期。對此,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俄羅斯和歐亞項目的主任安德斯·艾斯蘭德說:“2003年到2007年普京的第二任期是失去的4 年,是俄羅斯自勃列日涅夫時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機會,可惜沒利用好。”
正如俄羅斯學者所指出的,俄羅斯的危機具有政治性,是國家管理體系對危機準備不足。
4 梅普配合應對挑戰
普京執政期鮮明特色之一是強權,但普京政府處理經濟危機的各種強力措施卻均以失敗告終,這招致詬病。然而,普京的實權地位無法動搖。
對于俄羅斯人來說,在過去8年,走上神壇的普京是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的象征。根據最新調查顯示,普京的個人支持率仍然高達83%。俄羅斯瓦列達民調中心負責人古柯夫說:“普京已經成為一個象征性的人物,代表著希望,他確實不受批評的影響。”
另一方面,西方媒體鋪天蓋地報道普京政府受到的反對派沖擊。但目前看來,俄國內還沒有反對派能對現政權構成威脅,相比普京領導的統一俄羅斯黨,反對派乏善可陳。俄羅斯共產黨雖然批評現政府撥付救市資金時有裙帶主義跡象,但是具體該怎么辦俄共也手無良策。而以原總理卡西亞諾夫和前世界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為首的“團結”組織更是一盤散沙,只能在街頭運動中喊喊反對口號。
在各種猜測中,最被關注的是現任總統梅德韋杰夫與普京的關系。西方媒體報道稱,梅普聯盟崩盤在即。但這些論斷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兩人都來自“圣彼得堡”團隊,利害攸關。危機當前,梅氏是不會冒險翻盤的。
事實上,從近期梅氏的一系列舉動中,可以看到梅普間還保持著默契。
眼下,普京正處于風口浪尖,梅氏卻接連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出臺方案。3月15日,梅氏督促俄官員公開財產,同時表示打算帶頭,以杜絕腐敗。目前,俄國內欠薪突破80億盧布,梅氏此時提及反腐無疑分散了民眾的注意力,也為普京緩解了壓力。
17日,梅氏表示,雖然財政困難,俄軍仍將從2011年開始起大規模換裝新式軍備,并將增加軍演次數。盡管梅氏強調大整軍備是因應北約在俄邊境附近的軍事擴張,但理由并不完全站得住腳。此舉有妖魔化北約及人為拉升危險級別之嫌,而目的之一,或許就是緩解梅普聯盟的尷尬處境。畢竟,俄民間素有敵視西方的傳統。
梅德韋杰夫和普京怎么帶領俄羅斯走出困局,是目前俄羅斯人最關心的問題。從長遠來看,俄羅斯最根本的還是要進一步推進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創新。是陷入更深的困境,還是鳳凰涅槃,這場經濟危機恰好是一次考驗的機會。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