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新財長蓋特納不久前指責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要逼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這老話題吵了五年多了。經濟學怎樣看呢?
人民幣兌美元貶值是中國貨減價輸出,對美國的消費者當然有利。為了維護及增加國民的就業機會無疑是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很不幸,人民幣升值是幫不到忙的。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美國的最低工資(連福利算)比中國的高出十五倍,人民幣升得發神經也不容易有小助。要求人民幣升值來維護美國的最低工資是下策。其二,美國的最低工資比印度、越南等地的高出三十倍以上。壓制中國貨,美國的進口商當然轉到無數其他廉價勞力的發展中國家購買(這幾年已經出現了)。中國的競爭對手不是美國,而是其它發展中國家。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與美元兌人民幣貶值是兩回事。后者,美國獨自貶值不會影響人民幣兌其它發展中國家的貨幣的匯率。人民幣與發展中國家貨幣的匯率均衡點是經濟學上的一個大難題。
比較優勢定理簡單精彩。定理說,原則上,像美國那樣財富與人才、知識皆雄視天下的國家,遇上國際廉價勞力暴升之際,會賺取巨大的收益。然而,這定理假設的,是沒有最低工資的約束,沒有工會的左右,沒有關稅,當然也沒有什么保護主義了。這里要分析的,是比較優勢定理的一個重要但少人注意的假設:該定理是基于一個物品換物品的世界,沒有貨幣,因而沒有今天大吵大鬧的匯率話題。
物品換物品的交易費用非常高,而貨幣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減低這些費用。問題是,國與國之間的匯率波動,又或者受到各種因素而使匯率脫離了物品換物品應有的相對價格,比較優勢定理會遇到困難。解決這匯率偏差帶來的困難,其一是整個世界只有一種貨幣,但政治看來不容許。其二,從中國的角度看,人民幣轉以一籃子物品為錨,從而希望其他發展中國家跟著走,使中國與這組國家之間的匯率能找到一個均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