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是拐點?
盡管多數人士認為,在此輪經濟危機中,中國將是率先復蘇的國家,但目前中國經濟是否已經轉暖仍存在很大爭議。
連平預計,由于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效果明顯,GDP增速在今年一季度或將出現拐點。
“主要是金融支持力度大”,連平稱。2008年12月份,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達到了7400億元人民幣,創下了繼2008年1月份以來的單月新增最高額。截至2008年12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突破30萬億元,貸款增速達到18.9%。全年貸款新增額接近5萬億元。
他分析,從資金來源看,中國主要的投資主體是銀行。由于去年底銀行投資“大而快”,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就非常顯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輪投資主要投向了基建項目,其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受到不少學界人士的質疑。
對此,連平認為,中國情況與西方不同,美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消費拉動,而在中國,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力量比較均衡,而目前投資的拉動作用更為明顯。銀行貸款增加會帶來投資增加,從而會拉動GDP增長,而DP增長本身會帶來就業增長。
他表示,由于利差小,銀行資金充裕,銀行有很強的動力做大貸款規模,“這樣才能增加盈利水平”。不過,他對銀行投資增速是否能保持也表示質疑,“一季度大家都會比較積極,但下來就難說了。”
祝寶良認為,目前產能過剩嚴重,這至少需要一到一年半的消化期,“說目前經濟已經觸底反彈為時尚早”。他估計今年前兩個季度GDP增速可能為6%-7%。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經濟是否回暖一個很大的關鍵是看出口。因為投資、消費不可能再大幅增加,若出口增長較快會極大提振市場信心。而且出口的多是工業品,對恢復經濟增長影響很大。不過,他表示,目前尚未看到出口恢復性增長的跡象。
國研中心一位權威人士同樣對目前經濟轉暖的觀點表示質疑。“須看一季度情況才能清楚,現在不宜匆忙下結論”。
他指出,此次經濟危機情況與1998年有兩個明顯不同:一是外需大幅減少(1998年外需變化不大,只用應對價格競爭),二是危機來臨時國內經濟調整尚未完成,內外交困(1998年危機來臨前經濟已經實現軟著陸)。“這輪的困難比上輪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