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前進
央行近日工作會議又提出要增強匯率彈性,以“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所謂增加匯率彈性,筆者認為有兩種含義:一是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彈性;二是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外部需求下降,我國出口形勢嚴峻,很多學者認為應該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讓市場引導匯率的走向,允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更大的貶值幅度。但筆者認為,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兩個方面選擇,依賴于央行貨幣政策目標確定和市場機制的完善。單純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可能會加劇人民幣匯率每天的波動幅度,而且使央行對匯率的可控性下降。
目前人民幣存在一定貶值壓力,許多企業希望人民幣貶值刺激出口,此時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意味著在市場貶值預期的作用下,促使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但增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能否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呢?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民幣匯率是央行貨幣政策目標,匯率變化往往需要在多個目標之間取得平衡。央行的匯率目標是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穩定,而在中間價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只會使得每天的人民幣波動幅度增大,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另外,我國的央行是外匯市場的一個重要參與者,央行干預可以對人民幣匯率產生很大的影響,即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從技術上來講,完全可以通過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調整來實現。因此,匯率是否貶值,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央行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目標,如果央行以維穩為目標,匯率波動幅度無需擴大;如果央行采取貶值措施,通過中間價的調整就可以實現。而在目前,匯率仍然是央行貨幣政策的目標,如果匯率需要調整,筆者認為央行應通過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調整來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而不是通過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來調整人民幣匯率變動。
目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確定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果央行放寬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意味著人民幣匯率波動將更加頻繁,波動幅度也將增加,央行對人民幣匯率的控制能力下降,但這要建立在市場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
首先,這需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目前人民幣匯率和人民幣利率的變動基本上是相互分離的,聯動機制較弱,沒有形成有機聯系,而在發達金融市場國家,央行通過調控利率直接影響匯率,匯率對利率的變化相當敏感。目前我國利率和匯率都充當著央行的宏觀調控工具和目標,央行對利率和匯率都有一定程度的管制。因此為了完善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定價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功能,央行也應該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轉變到依賴利率變動來調控人民幣匯率上來。匯率的市場化需要利率市場化改革來推動,這樣人民幣匯率和利率的變動將更多地由本幣資金市場和外幣資金市場供給和需求來決定。
其次,需要逐步放棄匯率目標,減少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通常中央銀行干預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外匯市場有序健康地運行,防止匯率大幅度波動,消除短期沖擊的影響,使得市場匯率回到相對穩定的均衡水平。但是如果央行保持長期的直接干預,將難以發現真正的市場匯率,因此央行應逐步放棄匯率目標,減少干預,更多地讓市場來決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水平。
再者,要加快外匯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為了規避匯率變動的風險,必須積極推動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推出更多的規避風險的外匯市場的工具如遠期交易、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等,這樣才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也有利于保證外匯市場的平穩發展,促進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的順利發展。(作者系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