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姚志德
昨天國際財經新聞的主角是兩家百年名企———花旗集團和北電網絡,令人沮喪的是,它們帶來的依然是壞消息。
因“光纖革命”而名噪天下的北電網絡,在2000年互聯網狂潮中一度控制了全球光纖設備市場的43%,是第二名朗訊的3倍,如今黯然向法庭申請破產保護,成為全球經濟危機下第一家申請破產保護的大型跨國科技企業。
如果說北電網絡因豪賭互聯網泡沫失敗,8年來一直茍延殘喘,那么花旗集團的被迫“瘦身”,則完全是拜金融海嘯所賜。花旗集團將一直屬于“非賣品”的美邦等經紀業務拆分出來,與摩根士丹利經紀業務部門合并,成立一家全球最大的證券公司———“摩根士丹利美邦”;ㄆ齑伺e,是在備受諸如“規模過大、效率低下”等指責下被迫而為,尖刻點的說法就是“被迫踏上解體之路”。
花旗被拆,只是西方金融機構重組兼并大戲的序幕。西方金融海嘯究竟有沒有第二波?這才是令全世界都提心吊膽的焦點問題。
中行副行長朱民昨天警告:第二波金融危機有可能發生。很多專家預測,第二波有可能由信用卡問題引爆。朱民則稱,第二波金融危機如果到來,國際金融市場還將持續動蕩,由實體經濟衰退帶來的工業貸款、個人信用貸款違約率會飆升,未來還會有眾多中小銀行破產、大量的對沖基金關閉、眾多保險公司遭受嚴重損失。
經濟危機自有危機的規律。金融領域引發的滔天巨浪,已經撲向西方實體經濟。正因為預見到后果的可怕,奧巴馬還未正式就職,就已經迫不及待要推出刺激消費和增加就業的巨額救市方案。然而,振興方案能夠起多大的作用?仍需要觀察。
實際上,全球經濟危機的癥結,仍在于信心二字。從去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幾乎沒有過什么好消息,無論是跨國巨頭的困境,抑或是越來越難看的經濟數據,都繼續在打擊市場的信心。眼下人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各國的刺激經濟計劃,能在短時間內帶來一些哪怕是有點亮色的數據,以提振全球投資者和消費者灰暗的心情。或許那樣一來,所謂金融海嘯的第二波,將會表現得溫和一點,甚至消弭于將起之時。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