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的“硬通貨”地位獲得認可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決定,在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開展人民幣結算試點。這意味著這些區域的進出口貿易可以直接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在這些地區“硬通貨”的地位獲得官方正式認可。
-有利于降低出口風險
在此之前,根據我國外匯管理的相關規定,企業對外貿易只能使用外幣結算,即境外企業向境內企業支付美元,境內企業收到美元后必須到銀行辦理結匯,將收到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即使境外企業手中握有人民幣,也不能直接支付給境內企業。
然而,美元的持續貶值給境內出口企業造成了困擾:如果不采取風險對沖措施,一筆貨款從簽訂合同到實際到賬,其間很可能因為美元貶值而造成損失,并且目前美元貶值的走勢還看不到頭。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指出,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美國大量發行美元,這些美元將來從金融機構釋放后勢必造成美元的進一步貶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李向陽昨天指出,在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可以規避外國貨幣波動所造成的匯率風險。人民幣幣值穩定的自主性掌握在中國手中,企業不必擔心匯率波動的問題。
-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
李向陽稱,本次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是官方的認可。事實上,人民幣在越南和泰國等東南亞地區一直都在流通。此前,商務部負責人曾表示,隨著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開展,人民幣已經在事實上成為部分地區的交易貨幣。中國人民銀行也承認,在俄羅斯、蒙古、越南、緬甸和尼泊爾等周邊國家,人民幣已經成為邊貿結算的主要幣種。國家外匯管理局曾估算,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幣規模超過300億元。
自上世紀90年代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后,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呼聲越來越高。李向陽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中長期目標,本次把人民幣提升為貿易結算貨幣是走向國際化的必經之路。
盡管在國際市場上人民幣還不是完全可兌換的貨幣,但中國政府近期明顯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本月初,中國與俄羅斯就促進兩國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進行了磋商。本月中旬,中國央行與韓國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通過本幣互換兩國可相互提供規模高達1800億元人民幣的短期流動性支持。 晨報記者 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