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月曉
近期人民幣連續貶值的態勢引起了市場人士對人民幣未來走向的密切關注。人民幣是否從此進入貶值通道,以及人民幣的異動是否是外資開始撤離的跡象等,引起市場人士的種種猜測。筆者認為,從政策意圖上看,推動人民幣長期升值的指向是明確的。
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于2005年7月21日出臺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當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內容是: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建立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8年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匯率改革的要求是,要有利于促進我國商品和服務貿易逐步趨于平衡,同時國內消費和投資繼續保持平穩增勢。
自2005年匯改以來,中國出口和吸引外資數量迅速增長,國際收支狀況大大提高。隨著中國經濟的成功和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人民幣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的地位也不斷提高,人民幣的對外交往的訴求也由單一追求貿易平衡,轉向多元化: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化程度,人民幣區域化的發展。人民幣的新訴求集中到一點,就是“走出去”,在全球貨幣話語權爭奪中占有一席之地。
當前的金融危機對重建國際貨幣體系提出了要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G20峰會上提出了建立多元貨幣體系的主張,明確建議“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共同支撐國際貨幣體系穩定”。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要求改變現有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的“老大”地位,要求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多種貨幣平等地充當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媒介。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當然會造成各種國際貨幣在國際經濟領域中事實上的“勢力范圍”,即國際貨幣區域化的發展。
在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下,貨幣競爭會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一個新領域。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下,區域化是一國貨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對中國來說,國際貨幣多元化,就是人民幣的區域化和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首先要在周邊地區取得領先優勢。因此,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除了要有經濟實力做基礎外,對外價值穩定,并保持長期升值趨勢,也是人民幣在國際貨幣競爭中勝出的關鍵因素。
金融危機造成美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供給下降,全球美元吃緊,美元價格上升。這種狀況說明,當前國際貨幣體系還無法撼動美元的國際地位。在人民幣匯率實質上還是主要盯住美元的狀況下,當前人民幣匯率出現的調整只是技術上的一種價格修正行為,最終人民幣綜合匯率仍會跟隨美元向上浮動。因此,斷言人民幣就此轉向貶值通道為時過早。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