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輝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
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匯價連續觸及千分之五的跌停下限。
其實,9月份雷曼出事后,人民幣匯率就重新回到了盯住 “美元錨”狀態,意味著人民幣相對于美、日以外的所有國家的貨幣都在升值,若按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計算的人民幣有效匯率這兩個月中升了8%。對于一個出口占到GDP40%的經濟體,壓力無疑是巨大。特別是短期內人民幣對歐元升值20%,而歐洲是中國近10年來出口強勁增長的第一引擎。
人民幣匯率目標不可能只盯住國際收支,現在看來,更重要的可能是就業和經濟增長。但是,我仍然以為,在目前G3經濟體深度衰退、我國對外貿易承受巨大壓力的情勢下,人民幣匯率做出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也不大。
一是外部需求強時,人民幣匯率調節外部需求尚且彈性不足,更何況外部需求崩塌之下,通過貶值來刺激出口的目的難以達到。
二是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的情況下,一國貨幣貶值難免產生貿易摩擦和保護主義的情緒化反應。
三是過于強烈的貶值預期可能會引發資本加速外逃,從而對人民幣資產價格造成下行壓力。中國倒是不怕資本外逃,2萬億美元的儲備足以應付,但不可能改變私人部門的預期,不可能阻止他人做財富結構的調整。如果人民幣資產價格硬著陸,給銀行體系打擊是巨大的,誰都知道中國的銀行模式基本還停留在典當鋪時代,90%以上是抵押品貸款。銀行惜貸必然加劇實體經濟的收縮。
四是現在即便想貶也難。2007年6月,IMF通過了《對成員國匯率政策雙邊監督決定》,美國財長保爾森稱這可能是IMF在未來50年取得的最偉大的成果。這意味著,只要國際組織認定這個國家操縱匯率,就可以動用規則來制裁。
坦率地講,我不贊成現在情形下人民幣大幅主動貶值來調控經濟,并不代表我認同前面大幅升值以抑制通脹是正確的選擇。
在國內微觀層面發生明顯惡化的情況,自去年10月以來,仍采用大幅升值抑制通脹,而同期與中國經濟同構的東亞經濟體貨幣都在兌美元貶值,一正一反,等于使中國的貿易條件一下子惡化了15%。
從現在的情況看,奧巴馬首任財政年度的壓力實在是太大,減稅的承諾,大幅增加醫保、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研究開支的承諾,伊拉克2011年以前還撤不了軍,金融救援若改變方向為購買股權的話,根據國會預算辦對財政支出的定義,是要全部計入財政支出的。最新測算,美國2009年國債發行規模將達到天量的1.8萬億美元。而美國以外的全球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債已達2.5萬億美元。可以預期的是,只要美國人的債一日未過高峰,市場就還得動蕩下去,美元的“避險效應”就還得發揮下去,強勢美元和低利率環境下美國人的債才能發得出,這個過程很可能到持續到2009年的三季度末。
所以,中國現在最應該做的,是趕快讓人民幣離開“美元錨”,回到一籃子貨幣框架內,美元還要強的話將把中國經濟推向硬著陸和通縮的風險,對美元貶一點,但保持人民幣有效匯率的相對穩定成為明智和現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