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聞濤
人民幣匯率無論是繼續升值還是開始貶值都能找到充分的理由,但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詢價市場的持續跌停走勢說明貶值預期已經占據上風。貶值預期增強開始于本周一匯率中間價驟降156個基點,詢價市場的即期價格隨后連續三天觸及跌停,這種狀況自人民幣匯改以來從未有過。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從今天開始在中國舉行。按照以往規律,對話舉行之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都會出現加速升值,這一規律被稱作“保爾森定律”,而此次對話召開之前,規律終被打破。這一反常現象引起業內人士的廣泛討論,對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否應該持續貶值,專家觀點存在較大分歧。
罕見的持續貶值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自9月23日創出6.8009的新高后,基本在6.81—6.85的區間內波動。這種持續平穩狀態近期被打破。本周一,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然下挫156個基點,意外突破6.85的關口,使得市場對于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急劇升溫。隨后,人民幣對美元現匯市場連續三天出現跌停走勢,周三的走勢更為離奇,各家銀行在跌停位置幾乎沒有報價,美元出現嚴重的惜售現象。
上下各0.5%的波動區間此前幾乎從未觸及,此次卻連續三天出現跌停態勢,即使是此前對人民幣匯率貶值有所預期的市場人士也感到驚訝。一位銀行交易員稱,國際金融危機導致部分金融機構頭寸吃緊,加大了在中國市場對美元的需求,同時一些境內的機構也會在預期驅使之下增加美元頭寸,如果市場美元賣盤方面沒有干預,強大的買盤必然驅使匯價逼近跌停。
國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對貶值預期一直沒有反應,原因是匯率中間價持續保持穩定,而在離岸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無本金交割交易價格已經反映了這種預期。近幾天來,隨著國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持續貶值,離岸市場的貶值預期繼續增強。
關于貶值的爭論
人民幣貶值論者認為,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匯率工具應該發揮更為重要的功能,在決定匯率政策的時候,應該更多考慮國內經濟的需要。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近期的異常走勢可能是人民幣匯率進入階段性貶值通道的開始,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之前,將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的最佳時間窗口。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對于人民幣貶值持謹慎態度。在他看來,人民幣缺乏持續貶值的市場基礎。在沒有中央銀行干預的情況下,要實現人民幣貶值,市場對外匯的需求必須大于供給,這種情況出現的條件包括:中國的經常賬戶從盈余變成赤字,并且赤字足夠抵消資本賬戶下的凈資本流入;或者中國的經常賬戶仍然保持盈余,但資本賬戶下的凈資本流出足以抵消前述盈余。但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兩種條件都不太可能發生。
另外一個反對貶值的重要理由是可能出現的資金外逃,一旦熱錢大規模外逃,將會對經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不過魯政委并不認同這種看法,他認為,面對中國經濟下滑和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已經出現的大幅度貶值,一向高度敏感的套匯投機者,不可能仍然等待人民幣未來繼續升值,所以說,出于套匯目的的熱錢流出壓力最佳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