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下錯注損失數百萬至數十億美元
趙剛
中信泰富中招外匯衍生品并非“獨家”。9月以來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大幅升值引爆一些外匯衍生品“炸彈”,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企業是目前的“重災區”。
月初,包括肉禽加工商Sadia SA、紙漿業巨頭Aracruz Celulose SA和工業巨頭Grupo Votorantim等在內的多家巴西廠商,因發生外匯衍生品交易損失而股價一度大跌。墨西哥第三大零售商Controladora Comercial Mexicana SAB de CV在10月9日之前還業務興旺,但一夜之后因高風險外匯交易的重大損失而申請破產保護。在拉丁美洲,已有很多企業披露,由于在外匯產品交易上下錯注,其損失從數百萬美元至數十億美元不等。據當地一些媒體猜測,僅巴西一國的損失可能就超過300億美元,涉及200家企業。
外匯損失和很多企業大量采用與美元匯率掛鉤的外匯衍生品不無關系。McKinsey & Co.的Joseph Ngai表示,這些外匯衍生品在最近3年特別流行,已經導致很多人吃了虧。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截至去年末的2年內,全球外匯衍生品交易規模增長78%,達到56萬億美元。
風險控制專家認為,不力的公司治理是企業遭受損失的主要原因。很多企業表示,其董事會和高管對這些交易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而又受到誘惑進行高風險投資。此外,由于一些企業對之前通脹高企階段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價格記憶猶新,因而對澳元、墨西哥比索和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匯率一直持看漲態度。
在亞洲,根據標普的報告,韓國企業在外匯合約上可能損失22億美元;印度不少公司亦難逃此劫。
如果說風險控制不足和衍生工具杠桿過大,是全球多國企業外匯損失發生的根本原因,那么金融危機導致外匯市場劇烈動蕩、美元脫韁似的瘋漲則是導火線。由于投資者繼續逃離風險,而且一些新興國家瀕臨危機。近來,美元對日元之外的幾乎所有貨幣都出現升值,特別是對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德意志銀行駐倫敦外匯策略師James Malcolm上周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持續不退的信貸危機和不斷下滑的全球經濟,顯然給所有新興市場貨幣帶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