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葉海蓉
7月14至18日,出于對美國金融業健康狀況的擔憂,包括人民幣、港元、日元、澳元、新西蘭元、新加坡元、泰銖等等在內的七大亞太貨幣兌美元呈現全面升值的態勢。
其中,日元兌美元由一周前的107.24升值至18日的106.22;澳大利亞元兌美元也升值明顯,1澳元一周前兌換96.05美分,至18日,每澳元已升值到97.29美分;1新西蘭元兌換美元,也由一周前的75.61美分,升至76.35美分;同期人民幣則由6.8335元兌1美元升值至6.8204;港元同期由7.803升值至7.798;新加坡則由1.3603兌1美元升值至1.3531;泰銖則由33.66兌1美元升值至33.31。
新加坡外匯交易人士表示,此輪美元貶值與美國房利美、房地美危機不無直接關系,兩大公司所發機構債券規模巨大,幾乎與美國國債相當,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以美元計價的金融產品之一,“兩房”危機可能直接導致美國機構債券在國際上的需求減少。從而導致全球金融機構對美元需求減少。
7月21日,新加坡理工大學陳木坤研究員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美元貶值已持續多時,不但加劇了石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的上漲,同時也使得亞洲各國的通貨膨脹日益復雜化。“美國之所以能讓別國為它的金融爛賬埋單,就是吃準了各國對美元支付體系的依賴。在這場空前的經濟危機面前,美國信譽大損,其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有可能動搖,而損失最大的可能卻是包括中國在內亞洲各國。”
“美國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的長期高位,為次貸危機埋下了伏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一方面對外大量舉債,將本國發展的風險轉嫁給日本、中國等債權國;另一方面,對內大肆信貸擴張,將風險較大的各類次級按揭貸款打包為CDO方式售賣給別國銀行,提前將房產和金融泡沫的風險轉嫁、釋放。而次貸危機爆發后,美聯儲為了防止經濟衰退,挽救美國金融體系,采取了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注入了大量流動資金。這種有意的美元貶值就是為了對外輻射周期性風險,在全球范圍內分攤次貸成本。”陳表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