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升值:抑制通脹在后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2: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截至2008年2月,人民幣對美元年升值率約7.4%,但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僅分別升值1.0和4.7個百分點。如此巨大反差,使人們在感受上出現“升值雖快,但效果不彰”的幻覺。張大偉 制圖 ⊙興業銀行 魯政委 無論何種抑制通脹政策,從其著力點來講,都不外乎作用于供給和需求兩個基本方面。而人民幣加快升值通過進、出口和國際收支途徑,能夠在上述兩個方面均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供給方面,我國本輪物價上漲首先由糧價上漲發動,此后進一步受到肉、蛋、食用油、原油、金屬等價格輪番上漲的推波助瀾。雖然我國糧食自給率在95%以上,僅有一個不大的“供給缺口”需從國際市場上補充。但是,這樣一個不大的缺口卻對應著一個不小的絕對量,在國際糧價急劇上漲的背景下,其也足以撬動整個國內市場,并進而對肉、蛋這些以糧食為原料的其他食品價格起到推升作用。而與糧食相比,我國在食用油、原油、金屬等商品的自給率就更小。其中,大約有超過60%的食用油原料、50%的原油、55%的鐵礦石需要依賴進口。人民幣加快升值,對外購買力的增強,能夠直接降低原材料和最終產品的進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勵進口、增加供給、平抑國內物價水平的作用。 在需求方面,從實體經濟層面來講,目前出口約占我國GDP比重的37%。這意味著,出口量的變化對我國國內供求態勢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人民幣升值能夠提高出口商品價格,降低我國出口商品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替代性較強商品的競爭力,抑制部分過旺外部需求,減弱對物價的需求拉動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實體經濟中的總需求對應著貨幣層面的貨幣供給。從世界各國經驗來看,通貨膨脹都主要是一種貨幣現象,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只要貨幣供給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通貨膨脹最終都將消退。 人民幣加快升值對減輕我國基礎貨幣被動投放壓力有輔助作用。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后,在外貿順差余額既定條件下,能夠減少基礎貨幣的被動投放;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人民幣升值將帶來出口增速放緩和進口增速加快,減緩外貿順差增速,從而減輕基礎貨幣被動投放壓力。 當然,依然有幾個問題必須加以澄清。首先,要想匯率能夠有效調節貿易和改善國際收支,一般需要在有效匯率層面實現調整。我們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給出的相關數據進行的計算顯示,2006年末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年升值達到了約3.3%,但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卻分別貶值了1.5和0.9個百分點;2007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雖然達到了約6.5%,但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卻僅分別升值1.7和4.9個百分點;截至2008年2月,人民幣對美元年升值率約為7.4%,但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僅分別升值1.0和4.7個百分點。對美元升值幅度與有效匯率變化的巨大反差,可能導致人們在感受上出現“升值雖快,但效果不彰”的幻覺。 其次,升值對貿易和國際收支的影響一般需要一段時間后才能逐步體現出來。國際貿易理論當中著名的“J-曲線效應”原理和各國實際經驗告訴我們:在一國貨幣升值初期,一般出口反倒會加快,進口則會有所減慢,由此導致順差反而可能擴大;一般需要到兩年半或三年之后,升值對出口和順差的抑制才能開始逐步表現出來。從2005年7月開始的人民幣升值進程,到目前尚不足三年;如果從有效匯率升值的時間點來看,則時間更短。因此,在眼下就期待匯率對貿易和國際收支能夠發揮顯著影響并不現實,但未來其效應可望逐步顯現。 第三,升值預期下的熱錢流入,對升值的減順差效應存在部分抵消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升值對通脹壓力的緩解往往難以在短期內迅速起效。因此,為應對眼下可能繼續走高的物價水平,大力緊縮流動性、抑制國內不合理需求、著力增加有效供給,才是抑制通脹政策的根本立足點。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