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CPI走高無需引發全球性擔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17:12 匯贏投資
中國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升幅創下10年來高點,這不僅在中國國內引發一片慌亂,也引發了分析人士從全球性視角來思考該問題,從物價低廉的中國商品中受益的時代是否已經結束? 就在今年5月份,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長金恩(Mervyn King)就警告稱,中國對其降低進口商品價格的作用沒有以前那么明顯了。 然而,經濟學家認為,通過對中國CPI的具體分析可以看出,中國CPI走高不至于引發全球性擔憂。 ◎ 全球經濟前景陷入迷霧,中國CPI上升引人深思 近些年來,世界各國央行都對中國心存感激,這是因為從中國進口的大量低成本商品幫助這些國家在利率處于歷史最低水平的同時,將通脹率保持在低位。 然而,全球經濟的大引擎-美國的經濟已經放緩,次級貸風暴劫掠后金融市場動蕩不安,而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依然對通脹構成上行壓力,經濟面臨下行風險,而通脹面臨上行風險,這令全球經濟前景籠罩在一片迷霧中。 為此,在頑固的通脹壓力和美國帶動的經濟增長放緩跡象中,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國家的決策者需要尋找平衡。因而,任何關于中國商品的價格抑制作用將結束的消息足以引發深思。 ◎ 中國CPI走高不足引起全球性擔憂 資本經濟學(Capital Economics)駐中國觀察員Mark Williams稱,對中國通脹狀況的進一步分析將有助于緩解這種擔憂。 其一,在很大程度上,中國通脹上升是國內食品價格上漲所致,其中豬肉價格漲幅尤甚。預計今年年底之前豬肉價格將回落,并帶動通脹水平下降。 至于服裝等中國主要的出口產品,其價格上升幅度并不太大。 其二,雖然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價格有一定幅度上漲,但這仍低于美國所有進口來源國的進口價格上漲幅度。即使來自中國的商品價格有所提高,但由于價格起點低,中國的通脹壓力傳導給西方經濟還需要一定時間。 Williams表示,中國近期的通脹并不意味著中國將發生結構性變革,因此無需引起其他國家央行的嚴重擔憂。中國在一段時間內仍有助于其他國家緩解通脹壓力。 其三,中國企業通過提高生產率節約了更多成本,這通常可以避免將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轉嫁給國內外的終端消費者。 由于中國生產率提高還有一定的空間和潛力,這將有助于抵消其他可能的通脹壓力,尤其考慮到在近期出現有關有毒玩具的負面消息后,中國產品安全標準愈發嚴格,為滿足這些標準,中國的生產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安全成本。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