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美國貿易戰匯率武器是否還管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 09:37 金匯通
匯率武器,是貨幣霸權國的專利。歷史上,美國曾不止一次用它來成功打壓其重要貿易伙伴國。今天,它的矛頭又直接指向了中國。但是這一次―― 7月26日,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以20票贊成、1票反對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2007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根據該法案,如果一個國家貨幣的匯率在被認定為有根本性偏差后未進行重估,則可對該國實施反傾銷懲罰。評論認為,法案將為美國對中國的匯率政策實施懲罰性措施放開通道。 此前,美國財政部并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此次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的法案則對匯率操縱國這一概念進行了定義,并要求財政部對符合定義的國家進行懲罰。如果法案最終經國會通過美國總統同意,美國的匯率武器將可以直接用來針對中國。中國沒有、也沒必要操縱匯率 美國要對中國進行貿易懲罰,據稱是中國低估了人民幣幣值,從而在中美貿易中贏得有利地位。然而,可惜的是,美國參議院財經委員會的欲加之罪事實上并不成立。中國沒有必要也不會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操縱。 首先,人民幣匯率早已不再是人為管制匯率,而是以市場為基礎決定的匯率。 2005年7月21日,中國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市場數據顯示,匯改以來中國央行對匯率市場的干預性操作不斷減少,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彈性不斷增加。兩年間人民幣已經從改革前的8.27兌1美元升值到2007年7月17日的7.5651兌1美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幅度已接近7%。2007年5月21日,中國央行決定自當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并且中國央行還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建立了做市商制度。做市商的主要職責是為市場提供流動性,調節外匯市場供求,避免外匯市場價格的過度波動,合乎國際外匯市場的通例。因此,無論是從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彈性還是每日的交易價浮動幅度和它的交易制度看,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已經是以市場為基礎決定的匯率。對于一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政府對之進行一定的管理仍然是必要的,但絕不存在匯率操縱。 其次,中美貿易差額的擴大與人民幣匯率無關,中國政府沒有必要對匯率進行操縱。 的確,盡管雙方貿易差額的估計存在較大出入,中國近兩年來對美國貿易順差一直保持著增長,這是事實,但是中美貿易差額與人民幣匯率并無太大相關: 第一、中國的出口結構和美國的出口結構幾乎完全不同,雙方的貿易屬互補型結構。在這里匯率的調節起不了什么作用。退一步說,即使中國不再對美出口,其他國家的同類產品將更多出口美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將部分轉為對其他國家地區的逆差,仍然于美國嚴重的經常賬戶赤字問題無補。 第二、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不是來源于匯率補貼,而是來源于規模效益。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制造業中心。在制造每一種產品的領域,中國都有著比其他任何一個經濟體更大的規模效應。從工業經濟的數量和質量指標來看,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是難以替代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商品能進入美國市場并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國對美貿易增長的關鍵是它的規模效率而不是什么匯率補貼。匯率武器還管用嗎? 匯率作為一種武器,是貨幣霸權國的專利。美國曾分別于1971年、1985年先后兩次用來打壓重要貿易伙伴國,轉嫁國內經濟調整負擔,并從他國持有的美元資產貶值中獲取減債好處。但是,這一次美國的匯率武器還會那么管用嗎?答案是“否”。 首先,時代不同了。那種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可以把一己的私見強加給別人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在當今全球化多元化經濟中,互惠雙贏是合作競爭時代的新規則。違反這個規則,不僅自己得不到好處,還可能適得其反。具體到美中貿易問題上,若兩國能從互惠互利的原則出發達成合作性均衡,給對方一點時間進行國內經濟結構的主動調整,結果大家都可以從中獲益。反之如果美國部分人士抱著“囚徒困境”的心態不放,堅持采取損人不利己的策略,中美雙方必因貿易戰匯率戰受到損害。結果誰也得不到好處。 其次,盡管近年中美貿易差額增長較快,數額也比較大,美國經常賬戶的不平衡狀態有所加重,但總體上,中國對美出口的增長對美國仍然利大于弊。 統計數據顯示,2001至2006年,中國對美貿易大約增長18%。而同期內美國GDP從10萬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3萬億美元,累計增長30%。經濟增速年均保持在4%左右,為西方工業化國家的最高增長速度,而通貨膨脹平均保持在3%以下水平。同期內美國同樣保持了遠較歐洲各國為高的就業率。至2006年3月,美國經季節因素調整后的凈就業展望指數,已連續第9個季度實現“健康就業”。今年6月初至7月中旬,制造業在過去一個多月里繼續擴張。大部分地區就業進一步增加,并且多個經濟部門實現就業增長。 可見,中美貿易差額的增長不但沒有影響到反而促進了美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正是源源不斷的具有優良性價比的中國商品的進入和中美貿易順差所獲外匯收入對美國儲蓄投資缺口的支持,促成了美國物價穩定下的經濟與就業增長。十分清楚,如果兩國增長的貿易關系遭到人為破壞陡然逆轉而不是順其自然的逐步調整到均衡狀態,只能使雙方的經濟增長遭受不必要的挫折。 再次,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非人民幣加速升值所能解決。 2006年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為8690億美元,占國民收入比重升至創記錄的7%。據麥肯錫公司的測算,美國出口總額占GDP的10.5%,要在2012年之前消除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出口需要增長70%。而這要依靠貿易對手匯率水平的變化來實現顯然是不可能的。 同時美國經常項目逆差并非僅來源于中國。例如,2006年美國經常項目逆差主要存在于中國、日本、俄羅斯和石油輸出國,分別為1840億美元、1670億美元、1200億美元和3950億美元,中國占其中僅約20%。因此即使人民幣對美元加速升值,也解決不了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問題。何況人民幣升值過快,對任何一方都不是好事。 有鑒于此,美聯儲現任主席伯南克也認為,人民幣加速升值“雖然重要”,卻“并不太可能解決貿易失衡問題”。并認為“美國與中國目前都面臨著根本性的儲蓄和投資失衡問題”,在任何削減雙邊貿易逆差的方案中,都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美中雙邊貿易逆差問題應當并且只能通過雙方各自的主動調節和雙邊協商對話機制得以解決,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反之,如果在這個問題上偏執己見一意孤行,硬要給中國安上一個操縱匯率的罪名大動干戈,其結果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有損于美國的自身利益:美國因中國產品和加工貿易品的市場限入而難以維持低通脹下的經濟增長;國內儲蓄投資的巨大缺口更難填補,政府須要以高昂的成本舉債。況且,目前美國的債務狀況并不允許它的對外賬戶過度調整。撇開舊賬不論,僅2007年美國外債就會新增1萬億美元左右,加以美元長期弱勢,如果外部賬戶調整幅度過大過快,新一輪美元危機的爆發將很快從可能變成現實。相信這樣的結局恐怕是極力主張對中國實施匯率打擊的美國部分議員們也不愿意看到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