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人民幣大幅升值無解全球貿易失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10:29 金匯通
從1997、1998兩年亞洲危機后,從全球方面來說,出現了貿易結構巨大的變化——發達國家總體來說逆差不斷地擴大,而其他的中級市場經濟和發展中國家的順差不斷在增加。當然這里面發達國家之間也有順差,主要是美國的逆差不斷擴大,去年將近8000億美元占全球貿易順差的64%~65%,也就是說全球資本凈輸出的65%全留在美國。全球范圍內,順差的分布相對比較分散,從去年開始,中國的順差占全球的比重已經升到第一位,占到13.5%,超過日本、德國排第三。 所有順差里面,除了中國、德國、日本還有亞洲的新興市場以外,其他比較顯著的是俄羅斯和石油輸出國家。也就是說全球目前的這種貿易失衡,主要是美國對亞洲國家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以及石油價格上漲帶來的失衡壓力問題。如果不談石油,那么貿易失衡實際上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迅速發展、產業轉移所形成的必然結果。如果說這樣一個全球化趨勢不改變,這樣一個過程持續不變的話,人民幣無論升值還是貶值都很難影響到這個過程,也無法解決全球貿易失衡問題。 2004年以后,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階段,貿易順差、外匯儲備迅速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逐漸凸顯。這種情況下,是不是一定要用大幅度的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爭議很大。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所實行的政策,主要是一個長期的出口創匯、鼓勵外資流入的政策,所形成的一整套的產業配置是面向海外市場的。這樣一個結構,如果說要轉向以國內市場為主,需要一個很長時間的調整,絕不可能通過人民幣的短期大幅升值來改變。 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對國內的宏觀經濟有巨大的沖擊。我們看到,今年中國政府除了出臺減少出口的措施以外,還有實行節能減排、加強環保等等各方面的措施,實際上在逐步地增加企業的社會成本或者環境成本,也就是把過去沒有進入到產品中的一些外生負成本都內生化,這樣一種方式有利于促進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技術進步。從長期來看,這會逐步使中國的生產成本上升,這樣所得到的結果可能要比人民幣突然大幅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好一些。 筆者的基本觀點是,人民幣大幅升值解決不了全球的失衡問題,也解決不了中國自身的內外需求不平衡問題。那么現在,還是可以有其他一種更好的方式來替代人民幣的大幅升值,來逐步地使得中國經濟走向以內需為主的發展軌道,這樣對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可持續的增長更加有利。a 來自:南方周末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