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美次債危機目前尚可控制不會制約我國貨幣政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09:36 金匯通
最近爆發的次級債危機,是美國自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危機以來,在美國本土發生的最大的信用和流動性危機,而且通過衍生品市場的放大機制,導致次級債市場的交易規模被成倍放大,并擴散至多個國家和地區,觸發了全球范圍的債務風險和金融震蕩。 為了削弱市場的過度反應,防止危機蔓延和加深,近期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主要包括:1、美國總統、美聯儲主席、財政部部長等主要官員相繼發表電視講話,用國家信譽向市場擔保,以穩定市場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8月10日也表示,由美國次級債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連日動蕩形勢雖然仍未趨于穩定,但“尚在可控范圍之內”。2、為了緩解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緊缺問題,西方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連續向市場注入巨額資金。這是歐美央行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首次大規模干預金融市場,旨在控制次級債危機可能給世界金融市場乃至世界經濟所造成的沖擊。3、采取偏寬松的貨幣政策。 8月17日,美聯儲為促進金融市場的恢復,在一次破例召開的臨時會議上決定將再貼現貸款利率由6.25%降低至5.75%,并不排除降息的可能。這些措施確實有助于在短期內穩定市場信心,近期全球股市普遍大幅反彈即為明證。 在經濟全球化、我國貿易依存度高達70%以上的背景下,我國很難置身事外。首先,據統計,截至2006年6月底,我國機構購入按揭 酌情繼續加強宏觀調控 今年以來,我國堅持“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在八個多月多的時間內即相繼采取了四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四次發放定向票據、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進行“窗口指導”、恢復發行三年期央行票據、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加快 由于經常項目順差和國際投機熱錢快速上升,導致經由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居高不下,市場資金非常充裕,宏觀調控效果并不理想。最新公布的經濟金融數據顯示,外貿順差屢創新高,貨幣信貸投放過多、投資反彈壓力較大、工業增長偏快、物價上漲壓力上升、節能減污形勢嚴峻等,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更為明顯,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當前我國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價格上漲壓力較大,一方面,食品價格上漲有蔓延之勢,目前仍未有企穩跡象;另一方面,以股市、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它們將轉變為未來的購買力,增大了潛在的通脹壓力。有關決策部門對此非常重視,已將控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列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之一,央行負責人近期也多次表示持續負利率對經濟發展是不好的,央行會盡量避免長時期負利率的局面。因此,在美國次級債危機愈演愈烈、各國紛紛放松貨幣政策之際,我國央行斷然于8月21日再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實為明智之舉。 目前我國仍然實行資本管制,故美國次級債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實質影響不大,我們可以根據國內實際情況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從當前情況來看,下一階段我國仍需實施偏緊的貨幣政策,加快小幅升息的頻率,至少可以取得以下四方面的作用:1、逐步改變實際利率為負的狀況,切實保護存款人(主要是中低收入者)的利益,穩定居民通脹預期。2、保障銀行的存款來源,避免存款大搬家,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3、提高全社會的無風險收益率,抑制資產(股票、房地產)價格過度膨脹。4、提高資金使用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的投資沖動,從需求方對貸款總量進行調控,進而控制由貸款派生的流動性。 為了順利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根據利率平價理論,此前我國央行有意在中美之間維持三個百分點左右的利差,以抑制國際熱錢的流入和投機。美國自2006年6月末實施第17次加息以來,一直保持5.25%的聯邦基準利率,而我國在此期間先后5次上調利率,導致中美利差不斷縮小。8月28日一年期美元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為5.2125%,我國一年期央行票據發行利率為3.3165%,一年期人民幣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更是達3.7371%,兩國利差已不到兩個百分點。 有些人士認為美國下一步降息的可能性較大,會制約我國的升息空間。實際上,國際熱錢看重的是人民幣升值的匯兌收益和資產價格飆升的投資收益,并不在乎貨幣市場幾個點的利差。如果我國持續加息,能夠真正抑制資產大幅上漲的局面,那么就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國際熱錢的投機熱情,確保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應該說,美國次級債危機對我國貨幣政策最直接的影響體現在房地產金融方面,因為引發本輪次級債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購房者不能按期支付住房按揭貸款。當前我國也存在 當然,由于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加上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還較低,貨幣傳導機制不暢,決定了我國僅靠貨幣政策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必須加強各項政策的協調配合,如擴大內需、增加進口、加大資本流入監管力度、鼓勵資本流出、提高要素價格、推進節能減排、適度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發行特別國債等,形成調控合力,共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來自: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