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流動性過剩轉折將影響金融和資本市場穩定運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11:34 世華財訊
[世華財訊]分析文章指出,只要影響貨幣流動性的基本因素尚未得到改善之前,市場資金與股票之間的估值關系依然會持續,但是這種局面轉折的預期,將給金融和資本市場能否持續安全穩定運行埋下隱患。 據上海證券報4月16日報道,分析文章指出,近兩年來流動性偏多、過剩、泛濫,已經成為當前央行調控首要目標之一,并是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話題。所謂流動性主要表現于貨幣量過度增加,銀行體系中資金泛濫,這是多年累計的結果,據有關資料統計反映,M2/GDP比率從1988年的115%上升到2003年的163%,2006年所占比率大約達到180%左右,其比例高于全球近5倍,比全球第二的印尼70%高出兩倍多,比全球平均數40%多的比例高出4至5倍。 在1994年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以前,從外匯占款項下投入基礎貨幣,大約占廣義貨幣(M2)增長量的50%,匯改當年上升到87%,2003年外匯占款所形成的貨幣供應量首次超過全部廣義貨幣供應量,2005年和2006年,大約是廣義貨幣增長量的1.5倍和2.1倍。 文章指出,金融機構貸款占M2(反映流動性過剩的重要指標)的比重,從20個世紀90年代末的80%以上,大幅度下降到2007年2月份的65.5%,并且仍有下降趨勢。再從代表貨幣價格的市場利率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看,7天平均拆借利率依然維持在2%左右,接近10年新低。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統計顯示,2001年一季度貨幣及準貨幣供應是11.89萬億元,2002年一季度15.96萬億元,2003年一季度19.05萬億元,2004年一季度22.51萬億元,2005年一季度25.77萬億,2006年一季度30.35萬億元,估計2007年一季度要突破35萬億元,換言之2001年至2007年,貨幣供應量年平均增長20%以上,在過去6年半時間貨幣供應增長速度,大約是美國20個世紀20年代醞釀金融危機的4倍之多,80年代日本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兩倍之多,反映金融體內貨幣流動性規模之大,流動性過剩越來越大。 截至200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10663億美元,2003至2006年外匯儲備新增額為7798.9億美元,同期貿易順差額為3369.5億美元,占外匯儲備43.2%,而同期非貿易順差外匯流入則占到56.8%,為4429.4億美元,在我國利用外資增速持續下降情況下,說明這些外匯相當一部分是熱錢,為此央行需要投放超過3.6萬億元的基礎貨幣,按5倍貨幣乘數計算,理論上形成18萬億元的廣義貨幣,由此可見,非貿易順差的外資流入,是我國貨幣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因素。 據摩根士丹利分析,約有3000億美元熱錢滯留在中國,而且這種趨勢仍在有增無減,如此大規模熱錢流動,對我國經濟擾動能量是巨大的,開始流入階段時隨著流入量增大,推動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當熱錢流入量超過我國經濟承受能力,則引發信貸緊縮、通貨緊縮和經濟下滑,這樣一來,就給我國虛擬經濟的證券市場、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房地產市場等帶來了巨大的機會與風險。 在全球化金融市場中過剩的流動性和資產在亞洲市場“過度美元化”,從1996年至今由11萬億增加到30.7萬億美元,債券市場規模從5萬億增加到12.3萬億美元,股票市場市值7.4萬億美元增加到14多萬億美元,流入亞洲市場的外資則從2500億增加到5000億美元,與此同時,亞洲國家的外匯儲備也不斷增長,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國際資本特別是“熱錢”,不但處于無序狀態,而且流動性泛濫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加之亞洲資本市場不夠發達和完善,間接融資比例過高,以及貨幣和期限雙錯配問題嚴重。 文章指出,過多的流動性貨幣追逐資本品的股票市場,投資者信心增強,帶動證券市場活躍,大盤持續震蕩上漲,只要影響貨幣流動性的基本因素尚未得到改善之前,那么市場資金與股票之間的估值關系依然會持續。但是流動性局面不會無休止維持下去,總會發生轉折,給金融和資本市場能否持續安全穩定運行埋下隱患。 (肖妤倩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