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專家建議人民幣理財不能只看收益不顧風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10:24 河北日報
近一時期,股市牛氣沖天,基金爆棚,百姓理財熱情高漲,一度被冷落的人民幣理財業務也重新受到市場追捧。我省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各種促銷手段層出不窮。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人民幣理財產品也有風險,購買前要仔細閱讀相關條款,同時呼吁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時不能只講收益,不提風險,避免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理財產品只說收益不提風險 記者日前收到一則廣告短信:省會某商業銀行推出“穩得利”新股申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半年期)。記者趕到這家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看到了該產品的產品說明書,這款理財產品的類型是固定期限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為2.8%至9.8%。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款理財產品不僅本金可以保全,收益率最差是2.8%,最好能達到9.8%。 然而產品說明書第七項“風險揭示”卻說:“本產品為非本金保證型理財產品”,在第八項“特別提示”中說:“本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僅供客戶參考,并不作為本行向客戶支付理財收益的承諾;客戶所能獲得的最終收益以本行實際支付的為準”。 業內人士指出,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是一種以保本為目的的資產配置方式,但這和購買這款產品的普通投資者對“保本”的理解大相徑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對投資理財了解少,也不愿承擔風險的老年人,他們把銀行的理財產品看作是另一種定期存款。而從該行的產品說明書上看,購買者卻有可能損失本金,而該行不承擔任何責任。 “該產品不僅在其潛在風險方面嚴重誤導公眾,而且在產品的收費設計方面幾乎就是銀行和購買者之間的一個‘不平等條約’。”業內人士如是說。 監管部門無法可依難以監管 “人民幣理財產品近兩三年才出現,目前銀行業還沒有出臺專門對人民幣理財業務進行風險監控、監管的辦法。”省銀監局有關人士介紹,如果一旦人民幣理財產品出現較大風險,不排除銀監會緊急剎車,叫停該業務。而已經購買這些產品的投資者權益將難以獲得保障,因為目前我國還沒有關于委托理財等個人債權的收購辦法。 據了解,我國去年出臺的《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意見》,只對2004年9月30日或之前發生的本金部分規定,同一個人債權金額累計在10萬元人民幣或以下的才予以全額收購;而同一個人債權金額累計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部分,按九折價格收購。而當下省內各家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業務幾乎都是在2004年9月30日以后推出的。 實際上人民幣理財所募集的資金和存款的賬戶是分開的。人民幣理財資金是按照委托理財的資金來運作的,但銀行卻沒有像基金、證券等賬戶一樣委托專門機構托管人民幣理財資金。這意味著,對銀行如何運用人民幣理財產品資金,缺乏有效監管,客戶更無從得知。 業內人士指出,與理財產品有關的信息常常是不透明、不對稱的,目前,市場上類似于“穩得利”產品這樣的不保本理財產品越來越多,而大多數的民眾對理財產品潛在的風險卻知之甚少。 金融專家認清風險合理理財 為了控制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風險,證監會早在2005年就下文要求,人民幣理財產品“既不能承諾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諾固定收益”,并提示各家銀行“注意控制理財產品風險”。 然而在省會多家商業銀行網點記者看到,盡管在人民幣理財產品宣傳單上用“預期收益”字眼代替了“保底收益”,但“預期收益高達3%”、“收益高于同期存款50%至70%”的字樣還是相當顯眼,而銀行工作人員在介紹人民幣理財產品時,對這種投資品種帶來的風險卻很少提及。 “銀行過于強調對‘保底收益’的承諾,容易令百姓混淆‘預期收益’與‘固定收益’的區別,使多數投資者只看到高利率,忽視其風險。”河北經貿大學金融教研室副主任李文哲說。 “人民幣理財產品相對于股票、期貨等投資來說風險要小,但其仍然受到利率和匯率的風險影響。若遇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理財產品的客戶將損失利率提高的機會收益。除了利率風險外,目前市場上還有雙幣理財產品,同時募集人民幣和外幣。因此,銀行理財產品還受到匯率變化的影響。雖然目前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但升值壓力巨大,一旦匯率出現變動,也將對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產生重大影響。” “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李文哲認為,面對當前的投資理財熱潮,投資者應該保持頭腦清醒,不能把資金全部投入到某一種理財產品上,而要合理規劃,進行組合投資,必要的儲蓄還是要有。 □本報記者 張輝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