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假鞋村小作坊作名牌 工人敢帽生命危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3日 11:41 時代商報 | ||||||||
核心提示 南塔中國鞋城每天有數不清的客流和“鞋流”,但是很少有消費者知道,在沈陽周邊,有一支更為龐大的隊伍每天為南塔的“客流”和“鞋流”忙碌著,他們就是“盤踞”在沈陽周邊的“地產鞋”加工業主,只要有“樣子”,他們能在一夜之間生產出最為時尚的款式,而他們實現這一切時所冒的幾乎是“生命危險”。
市場:賣鞋者藏起新鞋防“間諜” 12月20日,記者來到廣宜街附近的沈陽市皮革批發市場。通過和業主攀談,記者了解到,沈陽及周邊的大小鞋廠都到這里進貨,在這不光能買到皮革、鞋跟、鞋底、鞋的飾鉆,就連鞋盒子、鞋商標都有。在一位攤主的指引下,記者來到市場三樓一家店鋪,店內擺著各種各樣的鞋盒子,看上去都是樣品。 看到有顧客上門,一位40多歲的女人迎了出來。記者以自家鞋廠想印制鞋盒和商標為名與其攀談起來。這名中年婦女告訴記者,她家啥樣的鞋盒子都能做。“有尺寸就行,商標要啥樣的?”中年婦女說。 “××牌就行,現在它好賣。”記者隨口說了一個目前市場上剛出現并且十分暢銷的品牌。 “做倒是能做,不過現在不行。”中年婦女的回答令記者有些意外。倒是一直站在旁邊的另一位中年婦女一語道出了天機:“這玩意兒,都是給熟人干的,跟你不熟,不落底。” 離開鞋料市場,記者來到了南塔鞋城,只見一些檔口用大布簾分成了里、外兩個部分,檔口前貼著“內有新款”四個大字。記者走進其中一個檔口,掀開大布簾后看到,一張張報紙和一大塊不透明的塑料蓋住了地面上各種款式的鞋,足有四五十雙。 看到記者莫名其妙的神情,這位攤主告訴記者,現在鞋城里有“商業間諜”,他們對做鞋很有研究,看過樣子后,回到廠里,第二天就能加工出來仿制品。為了保住自己的品牌不被別人翻版,商家不得不將鞋藏在報紙下面。采訪中,這些攤主告訴記者,這些“商業間諜”應該是汪家和上伯、下伯地區一些小鞋廠的。 汪家:只要出錢啥樣鞋都能做 兩個地方都引出了東陵區汪家和上、下伯地區的造假線索,于是記者前往暗訪。 記者來到東陵汪家,吃驚地發現,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男男女女在做鞋。在一間民房里,一名自稱是負責人的中年男子看了看記者手中的鞋樣后表示,不管啥樣的都能做,就是外國名牌也沒問題,但要印人家的商標責任就大了,工商查起來事就大了。通過攀談記者得知,他們應付工商人員查處的辦法就是把大批量的鞋分開加工,每家都不超過四五十雙,這樣即使查,數量也夠不上查處的線兒。見記者需要的量比較大,這位負責人表示,商標的事兒也可以考慮。“我們有專人到鞋料市場印盒子和商標,他們只對我們這兒的專人說話,絕對安全。”這個中年男子的話不禁讓記者想起了之前對鞋料市場的暗訪經歷。在汪家地區,記者走訪了數十家做鞋戶,他們都表示,只要你拿樣子和商標,他們就可以做出一模一樣的鞋來。 上、下伯“不要命”的鞋業加工基地 與汪家相比,東陵區的上伯和下伯村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就在于這兩個地方不但給錢什么都敢加工,而且還敢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上、下伯是有700戶左右人家的兩個自然村落,制鞋戶有500戶左右。記者發現,這些制鞋戶的生產車間只有10平方米左右,工人一個挨一個地坐在小板凳上,地上滿是原料和剪下的廢料,屋子里有一股刺鼻子、辣眼睛的味道。記者在屋里呆了不到一分鐘,眼淚就成串地往下淌,而屋里的工人也雙眼紅腫,指甲都是灰黑色。 一位“業主”告訴記者,為降低成本他們只能用便宜的膠。他說,他們也愿意用沒有或者甲醛少的好膠,但那樣就得提高加工費。 事后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工人們眼部和手指上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正是使用甲醛等有害物質含量較高的劣質膠引起的。 從鞋城開始,到鞋料市場,再到汪家和上、下伯假鞋加工基地,最后再回到市場的造假鏈條,如何能夠得到長年的維系?究竟一個怎樣的“產業”能使人連生命都不顧而為之“瘋狂”?本報將繼續關注。 時代商報記者 于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