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每條規定都充滿斗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6日 14:21 法制晚報 | |||||||||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說:“我們市場交易了30萬輛車,歷史上只有一輛車退車成功。”交易就像一場戰斗,勝利者總是賣方。 今年五月,負責起草汽車“三包”的國家質檢總局相關部門組織了一次論證,參與人員包括消協代表、消費者代表、專家代表和律師代表。場面之激烈出乎外人想象。
誰能做 “三包裁判”? 隨著汽車三包政策的日漸明晰化,業內對其的爭議也越發激烈。在今年五月舉行的論證會上,有關修、換、退三種情況如何界定等核心問題依然是各方代表爭論的焦點。一位與會代表說:“可以說每一項規定都充滿了斗爭。” 汽車投訴調解難度大、成功率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檢測難、鑒定難。首先,是國內檢測機構少;其次,有的項目無技術標準或無檢測設備;再次,鑒定費用高。一般的轎車檢測一次基本都在10萬元以上,消費者根本無法承受。面對“舉證”難關,消費者只能望而卻步。 記者采訪過的與會代表均表示,目前汽車三包政策的實行將要遇到一個最致命的問題,那就是由誰來認定汽車質量。目前國內的汽車鑒定機構比較少,而且費用昂貴,程序復雜。當汽車發生質量問題時,一般只能由生產企業自行檢測鑒定,其客觀性、公正性很難得到保證。因此,確認檢驗機構、以及檢驗機構是否權威中立,檢驗標準是否科學周密,將直接決定著三包能否有效實施。 “消費者” 到底是誰? 為中國汽車打贏第一起召回官司的李萬華律師是一個激情四射的人,他參加了多次汽車三包的討論,是提出問題最多的人之一。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律師的角度來看,尚未正式出臺的三包規定還有許多需要規范的地方。 首先,三包的“消費者”概念模糊,買車的是消費者,坐車的人也是消費者,而與三包發生關系的只是買車人,即車主,所以“消費者”的稱法應該具體到車主或用戶;其次,三包規定中涉及車主、經銷商、修理者和廠商四方面,而對于車主而言,維修地點都是廠商指定,所以汽車有問題應該是廠商或經銷商負責,修理者只是一種輔助程序,其只是與廠商發生關系,而不應成為三包規定中承擔責任的一方;第三,在三包規定中,未對鑒定機構作出規定,這是使三包難以操作的最大問題,因此必須有相配套的規定同時出臺。 進口車不在 “三包”之列?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高級研究員賈新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根據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三包將使經銷商處于風口浪尖。然而在幾次討論中,卻沒有經銷商參與。實施后,對于經銷商來說,下有消費者的投訴,上有廠商的強硬態度,將處于兩難境地。 記者隨后采訪幾大汽車品牌的北京經銷商時也得到證實,他們對即將出臺的三包內容一無所知。賈新光認為,三包之所以難以實施,主要還是利益問題難以協調,現在退車和換車基本是無法實現的。而在目前因質量問題送去維修的車輛中,三成是修了幾次都修不好的。他表示,根據美國的法律,車主要退車根本不需要鑒定,只需要憑三次修理發票即可實現。 此外,賈新光還表示,進口車用戶權益沒有得到保護,進口車質量糾紛依然是難點。許多進口車的設計不符合中國人的使用和駕駛習慣,不適應中國的路況,不能用國產的油料,以致由此曾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但面對消費者的質量質疑,一些國外汽車公司還會以駕駛操作不當、中國路況差、油質不達標等理由搪塞敷衍、開脫責任。但三包草案對此沒有專門的規定,將使一些消費者維權艱難。 “三包”擠垮 國內廠商? 重慶汽車研究所北京分部汪主任表示,涉及更換、退貨的主要總成名稱太泛,缺少了針對性。應該重點突出涉及安全的幾大問題,否則將給汽車企業帶來非常巨大的經濟壓力。 對于廠商來說,召回的實施將使他們為汽車缺陷付出昂貴的代價,三包規定的出臺使他們對有質量問題的車有了具體的規章可循,但真正的挑戰在于產品和服務質量。就目前我國汽車業的實力現狀來說,真正扛得住三包考驗的廠商不多。有關專家指出,指望在“年內”有個脫胎換骨的提高,當然也不現實。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立法與執法,就需要把較多的精力放在一些“事前預設”上。比如,汽車廠商用降低承諾標準,用專業性極強的術語故意模糊技術指標,用加價或其他隱性收費的方式,向消費者轉嫁因三包帶來的風險成本。又比如,廠商會利用維權官司的立案、開庭耗時較長等因素,上演一推、二拖等消耗顧客的拿手好戲,讓消費者苦不堪言。 文/記者 吳煥 相關鏈接 美國“檸檬法” 在汽車普及的美國,有被稱為“檸檬法”(次品法)的汽車保用法,要求汽車廠對處于質量保證期內的新車,如經過數次(一般為4次)修理,仍不能使該車保持正常使用狀態,或者該車在保證期內累計30天不能使用的,制造商或銷售商就應該為用戶更換新車,或者返還消費者的購車款并收回有毛病的車,并把汽車因為不符合質量保證而被退貨的事實向當地車管部門報告。 檸檬是一種外表金黃內瓤酸澀的水果,美國人把從外觀難以發現的次品比喻為檸檬,把有缺陷的次品車稱為“檸檬車”。 法律要求,廠商在出售已按“檸檬法”回收、經過整修后的車時,必須向購車者聲明:此車因為不符合質量法曾經被退回制造廠或銷售商。而且,這樣的車一般按二手車的價格處理。 據報道,美國汽車市場每年賣出的汽車大約1500萬輛,被消費者要求退換的問題車差不多有10萬輛。如此算下來,相當于賣150輛車就遇見一輛車被用戶提出要求退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