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飛速發展讓更多北京人開起了私家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2日 08:50 北京晨報 | ||||||||
●受訪人物: 曹子建,50歲 ●經歷:
昔 那時北京城 沒有私家車 “修理廠設備特簡陋” 晨報:您是什么時間進的廠子?當時的工作環境是什么樣? 曹子建:我是1971年進廠的。廠子周圍都是農田,廠房是幾間平房,沒有大門。廠里除了一個三腳架外,沒有其他機器設備。 “那時還沒有私家車” 晨報:當時北京汽車狀況怎么樣?修理廠主要維修什么車? 曹子建:當時北京城里多是馬車、驢車和牛車,后來就是自行車的天下了。來修理的汽車百分之百是公車,沒有私家車。車型主要是美國的別克、吉普,還有前蘇聯的大伏爾加。當時一天修10來輛車。 由于汽車少,汽車修理廠更少,所以修理廠非常牛氣,完全是車主“求”我們。當時有一句順口溜就說我們修理廠:進得去,出不來,惹不起,離不開。 “汽車漆僅有四種顏色” 晨報:當時修理汽車用什么工具?業務流程是怎樣的? 曹子建:那時沒有工作服,冬天穿著破棉襖,腰里系一根草繩。一般修理工的工具是錘子和扳子,作為漆工還有砂紙和噴槍。噴槍幾十元一支,在當時是最貴的工具。業務流程一般情況下就三步:打磨上膩子、調色噴漆、晾干后用棉絲拋光。打磨完全是用砂紙手工操作。 當時車少,顏色也很單調。美國車是黑色,基本不用調漆配色。前蘇聯華沙車是米黃色,需要調。吉普車是現成的國防綠,也不用調。 當時漆的色彩主要就四種:黑、白、黃和國防綠。調色用的碗就是吃飯用的飯碗。做膩子小塊用漆加石膏粉加水,大塊用桐油加石膏粉。 “修著汽車想買自行車” 晨報:您當時會開車嗎?有沒有想過自己買輛汽車? 曹子建:修車的都會開車,但買汽車的想法根本沒有,只想買一輛自行車。汽車在當時是天價。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別深。有一次我試車不小心,撞了車,嚇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根本賠不起。好在最后只被領導罵一頓,把車給人家修好了。 ●受訪人物: 王飛,21歲 ●經歷: 2001年進入北京汽車修理三廠,做漆工 今 送修車輛中 八成是私車 “汽車修理業很有前途” 晨報:你當時為什么選擇修理汽車這個行業,談談進廠時的感覺? 王飛:我進入這個行業,主要是因為覺得汽車越來越多,這個職業應該很有生命力。剛進廠時,就覺得廠子比較大,管理非常規范,設備都是進口的。 晨報:都是些什么設備? 王飛:我們使用3萬多元的德國干磨工藝打磨膩子。專門的烤漆房有3間,還有紅外線烤燈、調漆電腦、環保漆和意大利噴槍。其中小紅外線烤燈要8000多元、大的2萬多元,意大利噴槍要3萬多元一支。還有電腦調漆用的色卡和數據光盤、專用調漆碗、調漆尺等,就連砂紙都是3M牌的干磨砂紙。 晨報:操作起來是不是很復雜? 王飛:當然啦。剛進廠時只能跟著師傅學習,幾個月后才能上手。漆工有嚴格的操作規定,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給露鐵皮的車面噴漆,操作過程要九步。第一步先噴環氧底漆,目的是防止生銹;第二步用烤燈干烤;第三步用砂紙打磨;第四步上膩子;第五步噴中層底漆;第六步再干燥;第七步再打磨;第八步調漆配色后噴面漆;最后,干燥并拋光。 “每人一天修四輛車” 晨報:工作量一定很大吧? 王飛:工作量比較大,僅漆工這塊,全廠一個月1000多輛車,我們車間一個月400多輛,一個人平均一天要修4輛車,每輛車的每個工藝必須在41分鐘內完成。送修車中80%是私家車,公車只占20%,或者更少。 “新技術要不斷去學習” 晨報:現在新車型越來越多,是不是感到有壓力? 王飛:現在新車是太多了,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快,壓力很大。比如說我剛進廠時還是水磨工藝,去年就改為干磨工藝,一切要從頭學起。例如,現在隨著環護漆的使用,噴槍由以前的高壓遠噴改為低壓近噴,操作方法完全不同。除了向師傅請教外,還要自己找一些資料學習這種新的操作技藝。 “所有的好車都開過了” 晨報:會開車嗎?都開過什么車?想買車嗎? 王飛:因為工作需要,我開過幾十種車,如寶馬、桑塔納、奔馳等,所有好車都開過了。我很想買車,只要有條件就去買,這樣上班和出游就更方便了,F在不是有很多年輕人都買車了嗎?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于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