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住證制度提議涉嫌造成等級差別引發(fā)爭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7日 08:23 新京報 | |||||||||
人大代表高靜波昨日提交議案,建議為在京工作的外地人才辦理《北京市居住證》(下稱《居住證》),其申領條件比此前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證》(俗稱“北京綠卡”)有所提高。記者就此采訪了多名在京外地人,其中不少人認為這種制度帶來了等級差別,不符合北京開放的城市形象,也有專家認為,該證如果與原先的“綠卡”并存,符合北京對人才的多層次需求。
“兩會”召開以來,在京外地人問題多次引起關注。此前有關部門表示將廢止“外來人員管理條例”,也有委員提出“外地人進京實行準入制度”,此次又有代表提出實施《居住證》。據了解,目前在京外地人已有數(shù)百萬人,而截至去年年底,已有超過3萬人辦理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該制度自1999年實施,2003年擴大了申請人范圍。 針對建議中的《居住證》提高申領者的門檻,有受訪者表示,它將造成在京外地人因持證不同而分為三六九等,也有人擔憂,北京的《居住證》條件比上海還高,這是否會限制北京吸引人才?但也有專家表示,《暫住證》取消后,《居住證》應與此前的“綠卡”并行,同時為其他人員辦理“外來務工證”,三證并行,有利于形成人才梯度,符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議案中稱公安部門應為發(fā)證機關之一。據了解,北京警方尚沒有接到相關通知。一名從事戶籍管理的民警認為,《居住證》兼具《北京市工作居住證》、《北京市留學人員工作居住證》兩證功能,表面看來,《居住證》要求更高了,但實際上,細化門檻也帶來了更強的可操作性。 正方觀點 《居住證》更靠近市民待遇 “這是個好事,意味著又向市民待遇靠近了一步”,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后竹立家表示贊成設立《居住證》,同時建議保留此前設立的《工作居住證》(俗稱“綠卡”)。 竹立家認為,就目前議案中所提條件來看,《居住證》的門檻顯然比此前的《工作居住證》高一些,最好是兩證并存,來京人員夠哪個證的條件,就申領相應的證件,不斷靠近市民待遇。另外對于普通的務工人員,假如暫住證取消,可考慮另設《來京務工人員證》,保證務工者公民權利和合法權益。三證并存,形成一定的梯度和層級。他認為,這并非對人劃分三六九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yè)機會不可能實現(xiàn)絕對的平等,所以這樣的層級設置,更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動。 他表示,《居住證》的門檻較高不見得是件壞事,在一定條件下,有利于人才向北京以外的其他省市流動,避免京城的人才扎堆現(xiàn)象。 反方觀點 《居住證》讓人感到不公平 “雖然對我這樣的海歸派來說是好事,但我堅決反對這個制度。”在京工作的陳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名在京外地人認為,《居住證》制度會帶來等級差別,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開放的趨勢。 普通人也應有相應待遇 作家閻連科表示,《居住證》一旦實施,固然會吸收大量人才,對城市發(fā)展有深遠意義。但是修車的、賣菜的等等這些普通外地人也應享受到相應待遇。如果對那些留學的、藝術家等放寬政策,那么對他們也要有個說法。 是否會造成等級分化 在京工作三年的廣告公司員工李延晨認為,一旦這個《居住證》實施,很可能會造成與《工作居住證》、《暫住證》的對比,這樣也就產生等級分化。等于說那些“優(yōu)秀”的流動人口在子女入學收費等各方面與本市居民一視同仁,其他的還是門外人,這讓人感到不公平。 不應為建設者設門檻 留英碩士陳先生稱堅決反對這個制度,他表示,普通的外來打工者、農民工也參與了建設北京。如今這個城市發(fā)展了,卻設置門檻把這些所謂的“下等人”排除在外,這是極不負責任的。 在一家中央事業(yè)單位工作的張先生稱自己應該有資格辦“綠卡”,但不知能否符合《居住證》的條件。他認為,如果北京對外地人設那么多的證件,實際上是自縛手腳。本報記者張劍鋒 王吉瑛 申劍麗 王姝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