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兩年,雖然經歷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國內的文物藝術品收藏市場卻逆勢而上,僅北京就有4家拍賣公司全年大拍成交額超過10億元,而多年未曾出現的億元拍品也在去年的秋拍中一下子冒出來4件之多。明代畫家吳彬的作品《十八應真圖卷》更是以1.69億元的天價成交,創造了中國繪畫拍賣的世界紀錄。 而掀起這場巨浪的,卻是四位華人買家。
目前,四位頂級華人買家身份已經被確認,他們分別是上海天衡拍賣公司董事長陳郁、上海新理益公司董事長劉益謙、臺灣著名藏家林百里,還有一位是不知其名的山西大買家,眾多天價拍品的出現,歸功于他們的爭搶。 業內分析認為,天價頻現,一方面是因為連續出現了市場罕見的頂級拍品,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幾位華人大買家對心儀拍品往往志在必得,對花錢多少反而沒什么概念,因此最終成交價往往會超出估價好多倍。
山西大買家:“準備花1.5億買一幅畫”
去年以1.69億元創造了全球中國畫最高價的明代吳彬《十八應真圖卷》拍賣之前,這位神秘的山西大買家就表示準備花1.5億元買下,而該畫此前公布的估價僅僅是2000萬至3000萬元。但最后,上海的劉益謙卻以更高的價格橫刀奪愛。
劉益謙:“只買最貴的”
在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劉益謙絕對是花錢最多的人,達到8億多人民幣。有人戲稱:“比他更豪爽的買家只有乾隆皇帝了。”劉益謙從不迷信任何一位專家,所以最終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斷;劉益謙也很少啃大部頭的學術專著,他說自己敢花8億元在拍賣場上,主要原因是“我什么都不懂,所以膽子大,多買了一些東西”。
在拍賣場上,由于拍品真假、優劣太難判斷,很難說哪件拍品就是最好的,因此劉益謙也做出了自己的抉擇:“既然無法分辨哪一件拍品最好,那就買最貴的吧。”“只買最貴的”,似乎也成了劉益謙在拍賣場中的不變法寶。他說:“股票可以買便宜的,但藝術品不可以那樣做。”
林百里:華人藏家中的老大
林百里90年代初買張大千、傅抱石,1999年后轉入古代書畫,2003年以4200萬美元(2003年美元匯率: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是1比8.27)整體收購了知名藏家程琦的古代書畫收藏,一舉確立了在華人藏家中的老大地位。這次林百里斥億元巨資拍得一副書畫,足見其收藏大家的風范。
陳郁:對自己的心儀制作,不惜一切代價
作為上海天衡拍賣公司的董事長,陳郁對自己心儀的書畫作品, 更是不惜一切代價將其攬入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