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豐,生于內蒙古,1979年開始從事木雕和油畫創作 ,現為職業畫家。曾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也曾經多次參加大型展覽,所創作的作品被意大利商業銀行、瑞士、德國商業銀行等,以及澳大利亞、法國、英國、加拿大、西班牙、美國、北京等私人愛好者收藏。
王利豐的作品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形式語言上來看,他的作品大多以黑白關系為基調,上面調和著紅,土黃,和少量蘭色,并拼貼著金箔,古文典籍和傳統紋樣織物。這些色彩,符號與材料相互疊加,堆積和映襯,形成鮮明的視覺節奏,即使我們忽略形象的特定含義,從畫面結構上也產生凝重,輝煌,滄桑的歷史感,而且是悠遠而深邃如夢境般的詩意。這種具有中國傳統歷史格調與氣質的圖象與西方現代藝術中的拼貼,以及抽象表現主義表現手法達到了和諧統一,整合為具有獨立審美品質的輝煌而瑰麗的畫面。
凝重的歷史感在理解王利豐作品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歷史感無法敘述,也不可能再現與復制。只有在可以讓人的思緒穿越時空的場域,才能用心靈去體驗和捕捉。
王利豐的早期作品,如《槨系列》、《回系列》、《朝系列》,到九十年代末的《煌系列》、《戰國春秋》,和最近的《大唐系列》、《大漢系列》,都反映出它的創作思維一直追述著中國歷史文明的足跡,從遠古走向中古。他力圖從歷史的廢墟中梳理出一部輝煌的視覺經驗史。此次在紅門畫廊這座古老壯觀的歷史建筑中展示王利豐的作品,將會賦予它的作品更多的歷史、文化和現實的意義。
作為鐘情于傳統文化而又放眼國際藝術舞臺的藝術家,王利豐在過去的十幾年的藝術探索中,一直將傳統文化符號作為關鍵的信息載體,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不斷散發著光彩,用圖象詮釋著國際現代藝術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淵源那難舍難分的關系。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縱橫跌宕,潮起潮落,從新生代,到政治波譜,從玩世現實主義到艷俗,從新媒體熱到行為藝術的泛濫,此時也正值王利豐英氣勃發風華正茂的中青年時期,但他不為潮流所動,踏踏實實地沉潛于自己的藝術世界,以自己的沉思和日積月累的勞動來建構和揭示某種“中國性”。這在人們經過世事的喧囂與沉浮之后,需要回歸凝重與平實所需要認真思考的,正如人們現在才發現中國的“極多主義”。這個時候,王利豐作品的意義會被更多的人所認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