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學良:“定遠齋”美名揚
1994年4月,由蘇富比拍賣公司在臺北主持的張學良定遠齋書畫藏品拍賣會舉行。拍賣過程一直在熱烈的競標下進行,結果207件收藏品全部標出,總值13289.55萬新臺幣,比原估價高出3倍。其中超過100萬新臺幣的書畫達29件,宋代畫家謝元的傳世孤本《桃花》以超出估價三倍的價格1655萬新臺幣落槌,創這次拍賣會之最。張大千的18幅作品掀起了拍賣高潮,其中11幅拍價超過100萬新臺幣,《湖山清舟》以1050萬新臺幣落槌,《水竹幽居》和《秋聲圖》也分別以520萬新臺幣和390萬新臺幣成交。
雖然張學良的這批幾十年的珍藏失散各地,未能如他的書籍那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多少令人有些遺憾,但是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這些書畫卻因“定遠齋”而被廣大藏家所關注,并成為了書畫市場上的一朵奇葩。在今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中,項元汴《竹菊圖》立軸,估價400萬至600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739.2萬元,這就曾是定遠齋的藏品。在2007年北京匡時的秋拍中傅山《各體書法冊》冊頁(三十二開),估價180萬至250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425.6萬元。冊上共鈐張學良印六枚,足見其珍愛程度。
警惕題跋挖補法造假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名家之外,民國四公子中的張伯駒、袁寒云,現代書畫家中的唐云、程十發等,也都書畫珍藏豐富。但是需要警惕的是,隨著這些名家的舊藏日益在拍賣市場受寵,造假者也“看上”了他們,紛紛通過各種手段造假,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題跋挖補法。
題跋挖補包括改款、添款和減款等,也就是利用前人的書畫改頭換面,移花接木,另立名目,以此欺人謀利。改款是將古代或同代的小名頭改成大名頭的款識,無名的改成有名的款識。采用的辦法是將原款裁掉或挖去,再依照原作的風格,仿照某位名家的筆體,添上新款。如楊仁愷先生主編的《古今書畫真偽圖典》中收錄的一幅模仿“四王”風格的仿古之作,畫風工整細膩之處略與王翚相近,作偽者將左上方的原款裁掉,題寫了假款,便成了王翚的作品。添款是指在一些不具名款的作品上,根據其作品的風格、特征,以及紙張、裝裱的新舊狀況,添上同代或前代書畫家的名款、印記或題跋。也有的把原本有的款識的作品,因嫌其無名或名頭小而將其名款切割掉,再添上較有名的書畫家或大家的款識,添款多于明、清時代,為常見的一種作偽法。如有一龔賢的《山水圖》冊頁,共有六頁,其中一幅題有“龔賢”款,其余幾幅分別鈐上“野遺”、“半千”朱文印。雖畫風與龔賢早期相似,但筆墨稍顯稚嫩,名款也略不相同,就值得警惕了。減款是指在一幅小名家的作品中,有大名家的題款時,作偽者就將小名家的原名挖去,畫上只剩下題跋人的名款,讓人以為是名家大作。有的作偽者在挖去原作者名款后,又將大名家的題跋中的“題”或“跋”一類的字擦掉或挖去,再添上“畫”或“作”字,使之直接變成某大名家的作品。對于藏家來說,除了要認真辨察作品的筆墨、造型、題款及材質外,還必須具備抗“干擾”(即拍賣圖錄的介紹與鑒定名家的看法)的良好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