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家也要對市場有感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12:20 華夏時報
對話瑞典西方古董公司總裁Bjorn Gremner 本報記者 于 娜 瘦高個、一臉親切笑容的Bjorn Gremner先生是瑞典家喻戶曉的“中國古董瓷器通”,近幾年,他在中國收藏界的知名度也在擴大,特別是去年他在北京琉璃廠汲古閣展出了百余件“哥德堡”號沉船上的中國瓷器后,關于他的收藏經歷、古董生意經以及他的收藏經驗等引起了國內收藏愛好者的好奇和關注。不久前,Bjorn Gremner先生再次帶著他的藏品來北京參展,被記者抓住機會聊起了他的收藏故事。 記者:您是怎么喜歡上收藏中國瓷器的? Bjorn Gremner:18世紀瑞典有一個國王非常喜歡中國和日本的瓷器,在他的帶動下很多的瑞典國民也很喜歡瓷器,甚至到了瘋狂的程度。瑞典的很多家族都喜歡收藏中國的瓷器,這些瓷器多數是中國很早出口到那邊的外銷瓷器,1920年始就形成了收藏風氣,至今一直都有人在收藏。 我的收藏是從大學時代開始的,而收藏中國的瓷器是從1977年我第一次來中國以后。那次中國之行,讓我對中國的古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以前中國人生產的那些陶瓷,包括為皇家生產的官窯瓷器,中國瓷器是怎么演變過來的?吸引著我去了解和收藏。 記者:在收藏過程中,您遇到最大的難題是什么? Bjorn Gremner:我在開始收藏中國瓷器時,感到困惑的就是底款問題,你知道重要的瓷器都有底款,有些瓷器是清朝制作的,但它也寫明代的底款,判斷它的年代就非常困難和困惑。同時,識別底款真偽也很難,主要是一些高仿瓷器,底款也仿得非常好,以假亂真。當然對于一個職業的收藏者來講,識別真偽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記者:您有沒有走眼而買到贗品的時候? Bjorn Gremner:如果我買到了贗品,也作為教訓收藏起來。我就收藏了一些贗品,干什么用哪?講學用,我在講座上作為一個例子來向人們介紹贗品是什么樣的。 贗品不光在中國有,歐洲很早就有仿作的飾品,18世紀的時候,瑞典也仿中國瓷器,制作得不太好,但是這么久以前仿制的瓷器,到現在也是有一定的文化價值了。 記者:在辨別贗品上,您有什么好方法呢? Bjorn Gremner:近幾年,每年我都要去中國江西的景德鎮,了解新的仿品、贗品,這是唯一一個知道現在的仿制品變化情況的辦法。有的景德鎮藝人非常自豪能夠制作高仿,但他們沒有想到給鑒別真偽的人帶來這么大的困難(笑)。 在歐洲很難找到非常好的官窯,一些破碎的官窯瓷片倒能找到很多,一些人就把它們收藏起來,按照損壞前的形狀修復。 記者:有人覺得收藏家不應該做買賣,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Bjorn Gremner:我的收藏中,賣和買的過程都是變化、流動的,我從中國買一些瓷器到歐洲去賣,同時我也了解中國的收藏者喜歡什么樣的瓷器,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同時,我還會辦各種收藏展,4年前,我曾在中國故宮做過一個外銷瓷器展,前年在廣州做過一個外銷古董展覽,去年在新的哥德堡號來中國航海旅行時,我在北京舉辦了回流文物展,這些展覽體現了中國和瑞典在18世紀的一些貿易和經濟往來。 記者:現在有些收藏者不再像過去那樣相信專家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Bjorn Gremner:理論與實際是不同的兩個事情,一種專家是市場的專家,另一種專家只做文史研究,他們不做買賣,就在辦公室和博物館中工作,這類專家研究藏品可以,但對市場不熟。現在應該說需要這兩方面都具備的人才,既要對市場了解,又要對各方面都了解,這是理想中的專家形象。我不但經營藏品買賣,也做些工藝研究,我更多的感覺是對市場的把握,還有我也給電視臺做收藏節目,快成電視明星了(笑)。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