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清代皇家的王爺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5:46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在近年的拍賣場上,皇家或沾有皇字的藏品頗為走俏,如皇家瓷器、皇家文玩、皇家書畫、皇家璽印等,這里我們專門談談“清代皇家的王爺印”收藏。

  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出一方“諴親王寶”,成交價是104萬多元。這方寶璽是壽山石質,九龍紐方形璽,底面8.6厘米見方,高9.2厘米。親王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第二十四子允秘,生于康熙55年(1716),是雍正皇帝的小弟,因他素為父皇鐘愛,且宮中讀書大有長進,封為和碩親王。曾主持過武英殿《淳化閣帖》的修篡工作,卒于乾隆38年(1773)。

  2003年中拍國際春拍圖冊上,有一方估價70-120萬元的“和碩怡親王寶”。此寶金質九龍騰云紐,底面10.5厘米見方,高13.5厘米。怡親王是康熙第13子允祥,他曾積極支持四哥和碩雍親王競爭皇位,雍正繼位后,立即封他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病死。乾隆時曾諭令怡親王爵世襲罔替,傳八世九王至清末。

  這兩方身價超百萬元的碩大寶璽,都是真品無疑,但它們卻不是清廷冊封他們時正式頒發的親王寶璽,而是他們受封后自刻自用的閑章。據《欽定大清會典》載:和碩親王金寶,龜紐,平臺,方三寸六分,厚一寸。親王世子金寶,龜紐,平臺,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多羅郡王鍍金銀印,麒麟紐,平臺、方三寸四分,厚一寸。俱清漢篆文,芝英篆(《清史稿》卷一百四,輿服三,853頁)。

  清朝親王的寶璽傳世不多,標準樣品可見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和碩智親王寶”,此寶黃金質,龜紐,底面11.3×11.5厘米,臺高3.6厘米,紐長17.5厘米,含金量60%,重量9925克。智親王寧,本名綿寧,清仁宗嘉慶皇帝次子,是大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后之子入繼大統的皇帝,嘉慶十八年(1813)受封為和碩智親王,他就是日后的清宣宗道光皇帝。

  “和碩怡親王寶”,也是一方標準品。但大清朝的諸多親王寶璽,并不都是按祖制鑄制的,如:“和碩醇親王寶”,黃金質,龜紐,底面6厘米見方,從這件親王寶璽的規格上看,不符合方三寸六分的祖制,只能折合成一寸九分見方,但紐式,寶文及筆劃兩端開叉的芝英篆書都絲毫不差,確實是真品。再如,仍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監國攝政王寶”,這方攝政王寶璽,理應是黃金質無疑,可偏偏是銀質,連鍍金都沒有。從這規格變小,金質變銀質,兩方王爺印的不合祖制上看,不難窺視出,清代晚期國運衰退,國庫空虛的真實縮影。監國攝政王就是末代醇親王載灃,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與光緒帝同父異母,母親是慈禧太后的親信榮祿之女。歷史上,這位監國攝政王還真有點骨氣,當隆裕皇太后授意他宣布清室退位時,他拒不執行,也不鈐蓋“監國攝政王寶”,而是交出寶璽,辭去監國攝政王職務。后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東北扶植溥儀出任偽滿洲國皇帝時,曾詔他去任職,載灃寧可在民國初年的北平街頭以賣豆腐為生,也不去偽滿洲國皇宮就職。

  “多羅定郡王印”,銀鎏金,麒麟紐。乾隆皇帝的長子永璜,年僅23歲早逝,被追封為定親王,其長子綿德襲郡王爵,即定郡王。這方“多羅定郡王印”是朝廷襲封綿德時頒發的郡王印。

  實際生活中,清代皇家的王爺們,日常染翰把玩的寶璽,并非都是這樣,請看下面:

  “肅親王章”印拓,這是肅親王自制自用的閑章無疑。肅親王豪格是皇太極長子,有勇有謀,崇德元年(1636)封和碩肅親王,與十四叔多爾袞同是皇位的競爭者,順治元年受命出兵山東大捷,回朝后多爾袞不但不獎勵,反而找借口將其囚禁,還上奏皇帝處死,小皇帝順治不忍心處死大哥,當然不準,但最后豪格還是死于獄中。此冤案直

  到乾隆時方得昭雪,但后代子孫至今仍有姓“丑”者傳世。末代肅親王耆善在清室退位后,客死大連灣。這方“肅親王章”印拓,現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獻上。

  “莊親王寶”,壽山石質,臥羊紐方形璽,面5.8厘米見方,高10.6厘米。皇太極的皇五子碩塞,生于天聰二年(1628),順治元年(1644)晉親王,八年晉和碩親王,去世后,其長子博果鐸襲封改號莊親王。這方“莊親王寶”,就是博果鐸襲封后自已刻用的賞玩閑章,現藏于民間。

  “醇親王組璽”,奕五子載灃,世襲了醇親王爵秩。在宦海沉浮不定的清宮內,許多人都是韜光養晦,篤信佛學以保身,醇親王也是如此,這套組璽的紫檀雕盒,就是以佛教的八寶吉祥圖案而雕成的。主璽是壽山牛角凍石雕刻的,“醇親王章”,方5.7厘米,高4.5厘米 ,螭龍紐;右側“謙思堂寶”,壽山將軍洞石,古獸紐方形璽,底面4.5厘米見方,高7.5厘米;左側“退省齋藏”,壽山芙蓉凍石,螭紐方形璽,底面4.4厘米,高7厘米。“謙思堂”即醇親王的正房,“退省齋”則是其書房名,這套組璽是收藏家谷敏先生從美國帶回的。

  “詒晉齋藏”,黃玉質、盤龍紐方形璽,璽面4厘米見方,高4.7厘米。乾隆第十一子永被封為成親王,號小廠,別號“詒晉齋主人”,《清史稿》載:“成親王工書,學歐陽兼篆隸,是本朝嘉、道年間著名書法家”。因其地位顯赫,篤彌晉代二王,故書齋名曰“詒晉齋”,這是成親王的藏書印。

  “質郡王章”,壽山石平頂夔龍紋方形璽,2.5厘米見方,6厘米高。印頂空隙處雕有“尚均”二字,當是雕刻者的落款。乾隆帝六子永生于乾隆八年,三十歲時封為質郡王,后來晉為質親王,其書房名曰“九思堂”,留有“九思堂詩集”傳世,這兩方小璽應是永當郡王時的隨用閑章。

  縱觀歷史,清代皇家晉封過一百多位王爺,可留下璽印傳世者,卻寥寥無幾,而這些形形色色的“清代皇家的王爺印,無論是材質殊同、規格大小、紐式如何、銘文工否,都是中外藏家競相爭奪的珍品無疑,其升值空間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作者:歷史研究員、歷代寶璽研究所所長)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