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采煥然的海上錦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10:28 新民晚報
“顧家女眷精繪事,‘露香園繡’色斑斕”。丁亥冬日,上海博物館聯合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南通博物苑和蘇州博物館共同舉辦“海上錦繡——顧繡珍品特展”,系統展示精美絕倫的顧繡精品。 顧繡是誕生于上海的藝術奇葩,得名于晚明的上海顧氏家族,由顧名世家族中的繆氏、韓希孟、顧蘭玉等女眷首創并發展,逐漸成為純欣賞性的畫繡。顧繡具有選材獨特、亦繡亦繪、畫繡結合、摹繡名畫、針法多變等工藝特點。顧繡取徑書畫,格調高雅;師法自然,意趣清新,對清代形成的蘇、粵、湘、蜀四大藝術繡影響深遠。 顧繡制作的盛期為十七世紀,乾嘉以降,漸趨經典,不絕如縷,綿延至今。顧繡真跡,存世作品甚少,且多入于公家,以故世人多惟聞其名而不知其實。值國務院將顧繡工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之際,在上海博物館舉辦顧繡專題展覽,以增進人們對顧繡的全面了解,促使顧繡的研究工作與其歷史地位相匹配。本次展覽,匯集了存世顧繡的代表之作,展品來自上述各個博物館,是迄今為止對于顧繡最為集中、最為完整和最具水平的展示。 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顧繡宋元名跡冊》和上海博物館的《顧繡花卉蟲魚冊》,同出韓希孟之手,是顧繡藝術的巔峰之作、銘心絕品,兩作完美地體現了顧繡的藝術風格、美學境界和工藝水平。董其昌的親筆題跋昭示今人,說明這些絲繡奇珍在帶著絕世的風華出現于韓媛之纖纖素手之中時,就已深深打動了一代藝術宗匠那鑒識過無數人間瑰寶的卓然心眼。在這里,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真正藝術所具有的那種穿透時空的力量。遼寧省博物館提供的藏品,曾為近代織繡鑒藏家、有絲繡收藏甲天下之譽的朱啟鈐所有,著錄于《存素堂絲繡錄》,并收入《纂組英華》一書中,久已名動中外。其中《七襄樓發繡人物軸》和《彌勒佛像》更是稀世之寶。南京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提供的展品充分展現了顧繡在繆、韓之后所達到的藝術高度。這個時期,“露香園顧繡”或“露香園繡”已經成為顧繡的通名,因此在作品上多有“露香園”朱線繡印。除原有的手卷、冊頁外,以鏡片、條軸為形制的繡品逐漸增多,體現了顧繡從早期滿足案頭觀賞到后來用于居室裝潢的功能變化,亦折射出顧繡市場的擴大趨向。南通博物苑收藏的《顧繡董其昌行書晝錦堂記屏》是目前所知尺幅最大的顧繡作品,也是本次展覽唯一的一件書法繡作。通過此作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顧繡在繡制書法時,有按運筆方向行針走線的特點,與其他繡種迥然相異。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曾為近代刺繡大師沈壽慧眼所識,因而更顯珍貴。 作為顧繡故鄉的博物館,本館在顧繡的收藏和研究方面始終不遺余力,孜孜以求。藏品包括了顧繡不同時期的典型作品,形成比較完整的序列。精妙之作除前述《顧繡花卉蟲魚冊》外,尚有顧繡始祖繆氏所繡《竹石人物花鳥合冊》和迄今所知傳世顧繡中紀年最早的作品《東山圖卷》,還有《十六應真圖冊》《鐘馗像》等明代顧繡力作,從中可以窺見顧繡從初創臻于成熟的脈絡。清代顧繡作品以《人物故事圖屏》與《花鳥圖屏》為代表,皆為一堂數屏,技藝嫻熟,配色鮮艷,寓意吉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這次展出的作品多為首次面世,相信將較好地滿足廣大觀眾和學界的期待。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