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粉盒映麗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02:40 第一財經日報
俄羅斯沙皇時代粉盒 尼泊爾項鏈粉盒 女王城粉盒 達利設計的粉盒 曾為上流女性專有 在西方,粉盒的歷史并不長,此次展品的收藏者、長期研究粉盒歷史的野野村榮認為,粉盒最早起源于19世紀后半期。那時,西方女性的地位不比今日,化妝并不是普通女性的日常生活習慣,只有上流社會女性才有化妝的特權。但是隨身攜帶粉盒并且隨時補妝,是“極不名譽、有傷風化”的行為,所以如今諸多時尚女性人手一只甚至多只的粉盒,在那個年代并不流行。能出現在大庭廣眾的,只是那些手杖、手袋或者項鏈之類看上去和化妝了無關系的裝飾品,所以粉盒只能用它們的外形來偽裝自己,不像如今可以光明正大地登堂入室。所以那時的粉盒制作更為精細,隱蔽性良好,而且也只有皇室或者貴族才能擁有。 制作于1885年的俄羅斯帝國粉盒,就是這種風潮的代表。乍看之下,只會覺得是一個考究的網狀手袋,而事實上盒蓋分為兩層,上層是一個裝化妝粉用的粉盒,下層則是網狀的手提包。在當時,這個盒蓋的幾何學花紋引領潮流之先,而表面的粉色瓷釉則是用一種叫做“基羅修”的技法燒制而成。 而20世紀初的手杖粉盒,也是上流社會女性流行的用品。那時風行的裝束是曳地長波浪裙,高高束腰,頭頂盤發,手持手杖。粉盒悄然隱身于手杖頂端的握柄里,藍色粉撲也十分小巧。手杖用馬來西亞的椰子纖維制成,非常輕巧,而當時流行的亞洲風,也在竹節一般的雕刻形狀當中體現出來。 “女王城”(Chatelaine)則是流行于維多利亞時代(1837年~1901年)的飾品,源于十字軍東征時由女眷保管城門鑰匙的傳統。這一粉盒也借了這個風潮,成為諸多飾品中的一員,在腰帶上與口紅、舞會用的卡片盒、紅酒開瓶器等小工具并列,于是這個制造于1873年的銀質“女王城”腰帶,倒頗似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版瑞士軍刀。 尼泊爾比蘭德拉皇族傳承的珍品粉盒,可以稱作以上這些古董的鼻祖級粉盒。這兩個世代傳承于皇族的粉盒,一個做成了項鏈的形狀,用銀和黑翡翠制成,在銀質的項鏈掛件當中盛裝粉;另一個則是手鐲的形狀,材質是銀和骨頭。銀質的尼泊爾神頭像可以打開,里面裝有香粉。 從時尚變為收藏佳品 直到20世紀的20年代,粉盒的地位才逐漸上升至日常生活必需品。法國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大量生產粉盒,但粉盒仍然是高檔的消費品,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用14K黃金和鉆石一起做的產于1910年的美國粉盒,20年代用14K黃金和紅寶石以及銀制作的工藝極精細、帶流蘇的粉盒等。 這時,不論是珠寶生產商,還是化妝品生產商,都積極地介入到粉盒的生產和設計當中來。Catier、Kerkoff、Tokalon、L.T.Piver、Caron等知名的珠寶廠牌以及化妝品廠牌,都在各個年代留下了他們專屬的粉盒,在展覽中都可以看到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很多如今都已經絕版,比如Tokalon早已停產,已經成為藏家們熱衷追逐的藏品。在展覽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達利設計的“手中之鳥”粉盒,就是這個風潮的成果。這個粉盒的造型是一只安詳俯臥的和平鴿,用鍍金銀的銅制成,頭部抽出一支口紅,尾羽部則是一個藥盒,翅膀主體內裝的是化妝粉,粉撲是一種極為鮮艷的粉色,該顏色也是由達利在20世紀30年代和時尚設計師夏帕勒麗(Elsa Schiaparelli)共同推出的。 展覽當中,粉盒的造型也體現著時代的變化,比如大蕭條時代寄托人們希望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世紀40年代的美國軍帽、50年代的UFO,無不折射出當時社會時代的特征。粉盒的材質也千變萬化,從巴西制造的蝴蝶翅膀質地到美國的紙質、日本的竹質,此外還有皮革、鯊魚皮、亞麻、布質等不一而足。甚至如今讓人們覺得很廉價的塑料,在40年代因為技術條件所限,卻是珍貴的材質,現在也成為了收藏的對象。另外,還有諸多被多功能化的粉盒,比如帶相機的粉盒、帶照明的粉盒、帶音樂盒的粉盒,也都可以在展覽中看到。 周舒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