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色收藏藏品時來運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3:23 新京報
面廣價高 近幾年,紅色收藏急劇升溫,并在藏界成為了一種時尚,參與者與日俱增,收藏范圍也越來越廣。例如照片、報紙、雜志、瓷器、電影海報、國畫、油畫、漫畫、年畫、連環畫、版畫、雕塑、像章、紅寶書、大字報、紅衛兵袖章、刺繡、火花、煙標等等,甚至連一些不起眼的東西都成為藏家關注的對象。比如毛主席領導的革命和建設時期發行的糧票、布票、煙票、糖票、車船票等。各地紅色收藏的交易空前活躍,同時紅色經典物品的價格也迭創新高。如2005年中國嘉德推出陳衍寧的油畫《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論其影響,此畫作盡管無法同《毛主席去安源》相比,但仍受到各路買家的青睞和追捧,并出人意料地以1012萬元的天價被一藏家收入囊中。2007年,陳逸飛的《黃河頌》在嘉德拍賣會上再次受到藏家的青睞。這件作品經過競拍者多輪反復爭奪,最終以4032萬元的高價成交。此價不僅奪得陳逸飛本人油畫作品的最高價,也創下了當時內地油畫作品成交價的最高紀錄,僅次于徐悲鴻的《放下你的鞭子》。 有關資料顯示,《黃河頌》曾在1995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亮過相,當時以128萬港元成交,此次以4032萬元拍出,比1995年的價格上漲了30多倍,其漲幅之大,令人咋舌。 魅力無窮 為何紅色收藏有如此魅力,筆者以為,紅色在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里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和內容。紅色不僅僅意味著傳統的喜慶,還標志著革命,象征著勝利。 紅色經典是指紅色收藏品中時代特色最濃、最具代表性的物品。比如紅色油畫、國畫、年畫、版畫、雕塑等,有不少作品還被各地出版社反復印刷,張貼于大街小巷、家家戶戶。像劉春華創作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畫曾被多次印刷,其總印量達到9億多張。這在當今人們看來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因此收藏它、研究它是十分有意義的。 誰在收藏 目前,紅色經典正吸引眾多海內外藏家。據筆者觀察,主要有三種人群關注和收集紅色經典藏品。 一是懷舊的人。這部分人大都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他們是在毛澤東思想的熏陶、教導下成長起來的。對毛澤東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刻骨銘心,記憶猶新。有的還積極響應毛主席“上山下鄉”的號召,遠走他鄉,深入到老少邊遠地區,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當然,也有人對這段歷史痛心疾首,不堪回首,有的只要看到文革宣傳畫,就會聯想起轟轟烈烈的大批判、大辯論;有的只要看到紅衛兵袖章,就會回憶起文革造反派無法無天的“打、砸、搶”。 二是好玩的人。主要是80后出生的人,他們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無法理解過去的教育方式,對毛澤東時代留下的遺物感到非常好玩。比如對文革結婚證印上“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毛主席語錄)、調羹上印制“斗私批修”覺得很好玩。對“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干一輩子革命,讀一輩子毛主席的書”、“毛主席著作,一天不讀問題多,兩天不讀走下坡,三天不讀沒法活”、“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等口號不可思議。于是,也有不少80后的人加入到紅色收藏的隊伍中。 三是好奇的人。這部分人主要是老外,他們把中國這段紅色歷史看作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大奇觀,尤其是對文革時期開展的史無前例的造神運動感到十分好奇。上世紀90年代,德國有一位老人,據說他對紅色宣傳畫很迷戀,曾攜帶數百萬美元來到中國。他走遍了各地收藏品交易市場,大量收購毛澤東時期發行的各類宣傳畫。在這位老外的收購下,國內的紅色宣傳畫價格一路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11月份的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香港著名地產商劉鑾雄豪擲1700多萬美元(約1.3億元人民幣),購得美國波普藝術大師沃霍爾的一幅名為《毛》(Mao)的毛澤東肖像畫,成交價遠高于當時市場預期的1200萬美元,不僅創下沃霍爾作品最高成交價的紀錄,而且大大提升了紅色收藏的知名度。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已“鉚牢”紅色題材的收藏品,紅色題材的物品已成為市場的熱門,后市仍將在海內外藏家的追逐下迭創新高。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