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民間收藏者拿出珍稀抗戰文物(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7:02 華龍網-重慶晚報
昨日,我市一收藏者帶12件抗戰時期政要、名人簽收的捐助匯款單,請三峽博物館城市發展研究部近現代史專家鄧又平、馮慶豪等人鑒定。 經鑒定專家認為,這批藏品,留有宋美齡、孔祥熙、翁文灝等當時國民政府政要手跡,極具史料價值。 無心插柳獲贈寶貝 這些文物的收藏者名叫辛宇,重慶人,年僅27歲。昨日,辛宇帶著12件抗戰時期的憑據和收條,請鄧又平、馮慶豪等四位陪都抗戰文化研究專家進行鑒定。 經過專家認真鑒定,辛先生展示的12件藏品全是抗戰時期的真品,能不同程度地反映當時的歷史情況。其中最珍貴的就是這兩張指定捐給難童的匯款單。 關于它們的來歷,辛宇稱,2003年,他的收藏好友林某在50歲大壽時,收到了兒女們的一份生日禮物——兩張分別為600美元,由海外華僑于1939年指定捐助給“重慶難童保育會”(匯款者誤,實為“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記者注)的匯款單,兩筆匯款分別來自美國紐約和新加坡,匯款單郵戳注明:“此款須由重慶中國銀行代收轉存戰時兒童保育會,他人拾得作廢”。此外,匯款單上還有宋美齡簽收的親筆署名,她的署名為“蔣宋美齡”。 辛稱,朋友以收藏字畫為主,遂將兩張匯款單轉贈予他和另一收藏好友張永宏。辛、張二人就此開始用心“淘”抗戰時期的憑據和收條,而這兩張匯款單被他們視為“鎮宅之寶”,專門用玻璃框裝裱。 藏品全是抗戰文物 這批文物中,除了那兩張匯款單,還有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翁文灝等人親筆簽名的收條和轉賬憑據等。 在當時的慈善組織“募捐寒衣會”收到的一張僅7元的匯款單上,匯款者署名“華國民”。馮慶豪激動地說:“它可能是真名,但我估計,它更可能是愛國人士的化名……7元錢不多,但它表現出當時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萬眾一心的愛國情懷!”此外,“維多利亞中華會館”為支持抗日,也捐助了8200美元,他們的匯款單由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孔祥熙親筆簽收。 鄧又平等專家表示,三峽博物館和市檔案館也有類似抗戰時期捐助憑證收集,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尚未向市民公開。 專家稱,在陪都抗戰時期,海外華僑和愛國志士的捐贈常有,但指定救助戰爭災難中的兒童,并由宋美齡等政要親筆簽名的匯款單據實不多見,更多地體現了它的政治意義和歷史價值,所以這類文物的歷史收藏價值最高;其次則是抗戰時期有名人簽名或特定意義的單據;而一般的收條憑據相對價值最弱。 曾捐文物給國家 辛宇介紹,好友張永宏收集的抗戰文物(憑據)更多,甚至包括周恩來、鄧穎超、蔣介石、宋子文等人的簽名憑據?上,張在外出差,他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回渝后將拜訪三峽博物館專家。 這么多文物從何而來?辛宇說,從2003年開始,他和張永宏開始專注收集抗戰時期的憑據和收條,先后收集了數千張單據,經過逐漸淘汰,如今仍保留了數百張。 “要得到所傾慕的單據,主要方式有兩種:交換或者收購!毙劣钫f,迷上抗戰憑據收藏后,以前的錢幣、古玩等藏品就逐漸成了“交易物”。下班后,他要么守在網上等信息,要么就去藏品市場淘寶。 2005年,國家抗戰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專家專程從北京來到重慶,采集了他們收藏的23份單據,帶回抗戰博物館展出。辛宇說:“能把這批抗戰文物贈予國家,我們感到榮幸。” 相關鍵接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于1938年春在武漢成立,時值日寇侵華的民族危難之際。當時,國、共兩黨婦女領袖宋美齡、鄧穎超團結各黨派各界婦女精英,在武漢成立了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組織婦救隊奔赴炮火紛飛的前線和淪陷區救出了3萬多名難童,并先后建立了24個分會的61所兒童教養院(所)。保育總會名譽理事長和理事長分別由宋慶齡、宋美齡姐妹擔任。記者 朱昕勤 吳子敬 攝影報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