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件紅藤黎錦賣到2萬(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6:23 南海網-海南日報
本報訊 近日,記者在樂東一帶采訪時發現,一種被當地人稱之為紅藤黎錦的紡織錦技術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這種黎錦做工古樸、經久耐用,是當地黎家人必備、代代相傳存放于家中的一種衣服。而這種紡織錦賣到北京、上海等地,將達2萬多元一件。 美譽 紡織史上“活化石” 連續三千年以上的黎錦工藝被譽為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宋朝以前,海南黎族人的棉紡織技術遠遠領先于中原漢族,后來灌木類棉花逐漸由海南島傳入中國南方。2006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現在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黎族傳統織錦的三大特征就是指它的“原生態”、“原真性”和“原生地”。 據史料記載,宋末元初期間,來自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黃道婆向黎族婦女學習棉紡織技術后,回到內地進行推廣,掀起了持續百年之久的“棉花革命”,填補了之前中原地區只有絲、麻紡織而沒有棉紡織的空白。 珍貴 “傳世黎錦”稀少 “能夠傳世的黎錦十分稀少,這是由于‘人在作品在、人亡作品毀’的緣故。每一位黎族婦女去世后,她們生前的織錦都成了陪葬品,加上海南島中南部地區土地的酸性大,這些入土的黎錦很快就會受到腐蝕而潰爛,后人很難在古墓中找到它們的痕跡。”有關專家說,正因為如此,能夠傳下來的黎錦作品一般都是珍貴文物,凸現了黎錦的歷史文化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用黎錦陪葬的習俗漸漸消失了,這種紅藤黎錦則變成了每戶黎家人居家必備的物品。平時上山打獵砍柴,當地黎族人都會套上這樣的衣服,使他們不會受到山上荊棘的傷害。 價值 紅藤黎錦經久耐用 據了解,這種織錦的制作過程非常復雜。目前,只有老一輩的黎族婦女才知道制作方法。 據說,黎族婦女先到山上砍來紅藤,切成片,然后放在大鍋里煎熬半個月以上,最后編織而成。這樣編織出來的黎錦樣式古樸,經久耐用。 本省收藏愛好者李先生等人發現這些黎錦之后,在當地花了數月的時間,買到20多件這樣的黎錦。除了送給好朋友,他還將一些這樣的黎錦賣給了北京、上海等地的收藏家。目前,做工較好的黎錦,其價格達到2萬多元一件。 尷尬 織錦技術面臨失傳 據了解,由于沒有得到妥善的保護和管理,海南很多珍貴的黎錦作品損壞嚴重。由于資金缺乏,多年沒有開發新品種,很多新一代黎族女子不懂得織錦技術,傳統紡織技術面臨消失的威脅。 近日,記者在樂東縣千家鎮只蛾村采訪時,一戶黎家人告訴記者,他們家里就只有這一套紅藤黎錦了,“是祖傳的,給100萬元都不會賣。” 目前,各級政府部門也正在制定保護計劃,明確責任目標,加強組織協調,切實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得以傳承和弘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