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石刻四十二章經驚現上方山 疑為明代太監所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 08:02 北京晨報

  2000多字保存完好 疑為明代太監所刻

  最近,王先生在北京房山區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游覽的時候,偶然發現了許多散落在野外的古代碑刻,其中最令他叫絕的是在金庸《鹿鼎記》中被神化了的《四十二章經》。對考古頗有研究的王先生說:“這可能是北京僅存的一處《四十二章經》石刻。”

  《四十二章經》不是秘籍是語錄

  金庸筆下的《四十二章經》是打開滿清寶藏的鑰匙,是一部秘籍。其實,這只是金庸借助古籍《四十二章經》的藝術加工。

  真正的《四十二章經》是什么呢?其實,它就相當于《論語》。《論語》是將孔子所說的話收錄成集,《四十二章經》則是佛祖釋迦牟尼所說的“經”,佛祖的弟子在結集經藏的時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結集在一起,“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語錄。這是由印度傳來我國的第一部佛經。

  《四十二章經》都寫了些什么呢?上方山兜率寺的石刻中刻著“十善十惡”,其實就是勸人向善的一些話,其中第二十五章寫的是“欲火燒身”:“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意思是說,有色欲的人就像是手拿火把逆風行走,最后很可能會引火上身。

  上方山經文石刻出自明代

  記者隨王先生來到上方山兜率寺,在寺后的檐墻上見到了傳說中的《佛說四十二章經》石刻,這石刻寬度有十余米長,上面共記載了《四十二章經》中的15條,全文2000多字基本保存完好,但是石刻上還是有游人勾畫的痕跡。

  石刻是何人何時所刻呢?其實,答案不難發現,順著石刻自右向左讀去,在末尾處寫著“太監馮保沐手拜書”幾個大字,上面還有馮保的印章。

  太監馮保是明萬歷初年的重臣,萬歷皇帝10歲登基時,輔佐掌管朝政的有三個人,除了太后李氏、大學士張居正,還有一人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

  明朝太監分為十二監、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門。這實際上是“內府”,就是宮內的小政府。其中以司禮監的權力最大,其職責是代皇帝批閱奏章、傳達皇帝諭旨。司禮監設掌印太監一員,俗稱“內相”。馮保在萬歷做皇太子時,就照料他讀書,萬歷登基后,馮保任司禮監掌印太監,朝夕在乾清宮照顧小皇帝的起居。馮保在嘉靖、隆慶、萬歷三朝中,先后擔任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又與萬歷皇帝的關系非同尋常,因此勢力相當大。

  那時,只有沾“龍氣”的人才能在上方山留下石刻石碑,馮保在上方山石刻上刻下的《四十二章經》,已經成為他當年位高權重的一個符號。

  兜率寺曾經藏過《大藏經》

  為什么馮保將《四十二章經》刻在上方山呢?有什么寓意呢?這已經沒有史書可以參閱了。但是,貴為上方山“七十二禪院”之首的兜率寺在隋唐以來一直香火很旺,名氣不小,所以《四十二章經》刻上兜率寺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除了《四十二章經》,上方山兜率寺還曾藏有更為珍貴的、佛學地位更高的《大藏經》經書。明代太監除了出巨資在上方山修建寺庵外,還曾兩次把明版的《大藏經》放在上方山。一次是太監李中軒專門建造了一個藏經用的彌勒閣,把《大藏經》(南藏)放在其中,另一次是馮保專門創建了永亨閣供奉《大藏經》(北藏)。

  《大藏經》是佛學經典,專門在上方山建造兩座佛閣存放《大藏經》足以說明上方山在當時佛教界中的顯赫地位。不過,這一南一北兩部《大藏經》在“文革”時期險遭滅頂之災,當時被送到北京孔廟保藏,后來輾轉到了云居寺。至今,這兩部珍貴的《大藏經》仍然在云居寺“避難”。晨報記者 王大鵬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