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16:40 北京晚報
東漢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的“漢故幽州書佐秦君神道石柱”及殘件石刻共十七件,1964年6月在石景山區老山北坡出土。其中有神道石柱兩件,一柱拓片通高2.25米寬0.33米,厚0.22米;另一柱拓片殘高1.87米,寬0.38米,厚0.33米。石柱上部半浮雕兩只極富動感的螭虎,柱額均陽可隸書“漢故幽州書佐秦君之神道”,這幾個字是最早采用陽刻方式刻成的,被書法界公認為漢代隸書的精品。秦君殘墓闕有一石柱上,正面有刻石年代及工匠名;左側刻記述建石闕原由的“烏還哺母”銘文,文字的內容,是以烏鴉的“反哺”來表達子女對父母的孝心。 郭沫若先生曾對此銘文作了精辟的考釋。另幾件墓闕上浮雕門吏、朱雀、青龍等,雕刻手法、風格與漢代畫像石相同,題材多為神話傳說、奇禽異獸、人物故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東漢時期的信仰和生活。闕這種建筑形式現存的多為東漢時期所建,是當時祠廟或墳墓前的神道闕,因稱之為“漢闕”。 秦君神道石柱及墓闕的發現提早了北京地區石刻銘文的起始年代,是北京地區現存時代最早的石刻文物,同時無論從其紋飾雕刻或文字雕刻方式上都為中國美術史增添了新材料,是文物考古界以及美術界十分重視的一組石刻文物,各時期的拓片所存較少,因而也彌足珍貴,拓片精品現藏于北京圖書館。(一)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