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藏品并非都是香餑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0日 09:33 新華網 | ||||||||
首次大規模有組織的海外回流文物專場拍賣,熱鬧開場,草草收兵。 備受人們關注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海外文物大規模、有組織的主動回流拍賣——“美中收藏家協會會員藏品專場拍賣會”,11月30日終于在上海登臺亮相。遺憾的是,300多件被有關人士稱為珍貴文物的拍品成交者卻不足3成,而2000多萬元的總成交額也與預估價六七千萬元相差甚遠。
近年來,海外回流文物可以說是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上的“香餑餑”,它們不僅成了各路藏家競相追逐的對象,也是許多高價、記錄的締造者。但此次拍賣卻與以往迥然不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對此,一些業內人士指出,這未必是件壞事,因為回流文物也存在魚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況。 “批量海歸”應者寥寥 從場面上看,這場拍賣與以往的拍賣并沒有太大的差異。拍賣大廳里云集了各地藏家,熱鬧的場面用人頭攢動來形容并不為過。但從買氣上看,響應者卻是寥寥無幾。據記者觀察,這些拍品的歸屬者主要集中在場上的幾位藏家身上,多數只是觀戰者。由于缺乏激烈的較量場面,這個專場拍賣只用了3個小時便草草收場。 一位上海藏家帶有幾分無奈地告訴記者:“一大早就來到拍場,想看看那些高估價拍品最終能價值幾何?誰料,多數拍品無人應戰,即便應戰的,也只是幾個回合便見分曉。”據該藏家分析,這些海外回流文物此番在上海受冷落,很大程度上與拍品的質量有關。“現在藏家越來越精明了,不會隨意把錢花在自己拿不準、看不明白的藏品身上。” 據了解,拍前3天的預展,吸引了不少參觀者,但很多藏家對拍品的身份有疑義。一位華裔加拿大古玩商告訴記者:“這次參拍的瓷器中有很多是價值不高的外銷瓷,有一些還存在真假爭議。” “海外兵團”投石問路 這場拍賣受冷,業內人士眾說紛紜。一位古玩界權威人士認為:“除了價格因素外,很多拍品是第一次出現在國內,很多藏家拿捏不準因而難于出手。不過這次拍賣更大的意義在于它所起到的帶頭作用,畢竟海外流散文物已經成為國內文物藝術品市場的重要資源。這次有這么多藏家親自帶著藏品來參拍,他們想親眼看到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情況,以及國內管理層對此類拍賣的態度。” 這場拍賣會的執槌者——上海國泰拍賣行有關人士對買氣不旺也發表了看法:“由于不少海外藏家抱著投石問路的心態,此次并沒有拿出自己收藏中的精品,所以拍品檔次沒到位。此外,這次拍賣的起拍價是委托方制訂的,他們對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缺乏了解,所以拍品定價有的偏高,有的卻偏低,與市場脫節。” 付拍前一周,記者在北京采訪了此場拍賣的組織者、美中收藏家協會會長周德昭,他向記者坦露了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此場拍賣,不論結果怎樣,這種模式也許會是國內文物藝術品市場發展到新階段的一個開端。” 造假觸角伸向海外 近年來,“海外回流”這個詞常見于報端,并成為收藏界人士關注的熱點,這顯然與它們在市場上的不俗表現有關。眾所周知,中國的文物藝術品回流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歷程。京城一位拍賣業內人士介紹說,近年來,海外文物回流經歷了由國內古玩商從國外購進、國內拍賣行到海外征集等階段。國力增強了,市場價格連年高漲,海外文物也很自然地向高價區流動。上海這場拍賣,就是海外藏家主動向國內投放的,僅從這一點來說,國內這個市場是極具誘惑力的。 面對日益紅火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積極投身于此的人也是越來越多。近兩年內地紅火的競買場面最能說明問題。巨大的誘惑也同樣吸引著海外兵團。“現在通訊、交通這么發達,國內市場的一舉一動都牽制著海外。”一位古董經營者說,不可否認,中國內地民間收藏的火暴不斷地影響著海外,而且這個觸角是越伸越遠。 “不過,一些負面影響也應運而生。”京城一位大藏家直言,就是造假的觸角也越伸越遠。據他介紹,前幾年一些海外人士把國內市場上的贗品帶出去,幾年后,搖身一變卻成了海外回流文物。不僅身份發生了質變,身價也瞬間陡增。此外,現在有不少古董商還將國內仿制的瓷器送到國外拍賣行,上拍的結果不得而知,但這個經歷無形為仿制品鍍了一層金。再度回來時,拍賣目錄上就會赫然寫著:該拍品曾于某年在某國際著名拍賣行上拍。 采訪中,一些專家認為,國內藏家的盲目性也是導致海外文物回流泥沙俱下的一大原因。據了解,內地一些藏家因缺乏對海外市場的了解,片面地認為,似乎只有國內市場才有造假、制假、售假的現象。于是,只要是海外回來的文物,身份就基本不存在問題,這就難免會有趁虛而入者。一位市場人士舉例說:“不要低估信息傳播的力量,在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等地,你如果看到某家博古架上有中國藝術品的話,主人同樣會繪聲繪色地給你講述它們傳承有序的故事,但你必須同逛國內的地攤一樣,提防贗品陷阱。” 事實上,這兩年“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負面效應已逐步顯現。一些海外收藏者或機構借此機會抬高價位,人為地制造哄抬現象。在利益的驅使下,更有甚者充當起國際“搬運工”,把仿制品、贗品從國內搬到海外,再從海外搬回來,來來往往間,故事多了,真假也就難辨了。 上海一位市場權威人士認為,盡管此次海外文物在滬受挫,但國內市場仍歡迎大量的海外文物遺珍回歸。但海外人士如果想把這個蛋糕越做越大,也需要進一步了解國內藏家的品位、需求、行情等,畢竟國內藏家越來越成熟,那些經不住推敲的藏品在國內也不會有市場。(羽 翼 記者 姜 暉) 來源: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