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報道 1500年前,東吳以降,六代王朝在南京建都,歷時300余年,南京文化繁盛一時。期間無數大家士族、風流名士死后托葬南京山水之間,然而歷時千年,這些六朝墓葬早已“十室九空”,罕有完整。因此當奇跡般完整保存的東晉名臣高崧墓陪葬文物集體亮相《龍蟠虎踞——南京歷史文化陳列》時,很多專家對其非常重視。有意思的是,這批玉器還為六朝人洗去了“食玉”的冤屈。
記者昨天在朝天宮市博展廳中看到,和其它士族的出土文物相比,高氏家族展柜中最多的便是玉器。“這些六朝玉器堪稱石破天驚的發現。”市博專家宋燕說,“它們正在改變對中國玉器史的傳統認識。”原來中國古代玉文化源遠流長,漢唐兩代玉文化皆是十分繁盛,唯獨其間的六朝,罕有大批玉質文物出土,偶爾發現的玉器也是十分粗糙,是公認的中國玉文化發展最低靡的時期。連接兩個繁盛期的六朝玉文化為何如此衰落?這個謎團長期未能揭開,使得“六朝無玉”成了許多專家的共識。
宋燕介紹,為了探詢“六朝無玉”的原因,文博學者做了許多研究。其中有人根據文獻上記載,認為六朝士人迷信“食玉”養生之法,所以六朝玉石都被這些士家大族們吃了,正是這些食玉饕客制造了中國玉文化最低靡的歷史。直到1998年,南師大仙林校區建設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高崧墓,六朝人“食玉”的歷史冤案才得以洗清。在數百件各類出土文物中,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了30余件成組的精美玉器。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六朝墓葬中出土數量最多的一次,特別是玉劍飾和兩套完整的組玉佩的組合方式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對重新認識六朝玉器、研究六朝佩玉制度具有重要價值。憑著這些,高崧墓的發掘一躍成為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這次發現說明六朝玉都被吃了的觀點是不準確的,當年六朝人下葬時也是陪葬許多玉器的。然而正是因為太精美了,它們大多數都被后世盜墓賊洗劫一空,使得今人無法窺見六朝玉文化的全貌。”宋燕說。
如此重要的地位,讓記者重新審視起這些僥幸逃脫盜墓賊魔爪的千年古玉來。它們質地大多青白溫潤,半透明,間有土沁褐斑,造型則簡潔明快,尚有漢代遺風。(記者 李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