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宋超 報道 昨天獲悉,在江陰青陽南樓遺址,考古隊在19號墓地挖掘出土了一塊精美石斧和“頭”上面長角的古代龍形玉器,這些奇特的石斧和玉器是菘澤文化時期被發掘以來的首次顯現,對我國的考古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此外,遺址至今已發現了9口土井,說明當時江南地區水域面積縮小,生活用水開始以挖掘井來取水。
從青陽南樓遺址出土的精美石斧是天然的日月形狀,石斧手掌般大小,通體顏色為
赤豆色,石斧上有兩個渾然天成的圖案,其中在一端是白色如太陽的中間有彎彎的月亮,在石斧的另一邊又是一個圖案,圓圓的太陽中間卻像一只小鳥,考古人員稱,這把石斧體現了南樓先民獨特的審美情趣。
被挖掘出的龍形玉器出自南樓遺址的13號墓,它單面看象龍,但有兩只角,跟鴻山出土的龍的區別就在于多一個角,考古人士說,它也許是江南地區早期龍的體現。這枚質地為本地玉的異形玉器呈月牙形,并伴有兩個半圓形凸出物,頗像獸形,令人浮想聯翩。有關人士認為,這件玉器中間打了一個小圓孔,估計是女性用的耳飾。玉器有這種怪異的外形,這在以往的崧澤文化遺址考古過程中從未有過,異形玉器的現世,填補了國內崧澤文化遺址考古空白,極具研究價值?脊沤鐚Υ朔浅I髦,將對其作進一步的考證。
由南京博物院、上海大學考古中心、江陰博物館聯合組成的考古隊五一長假一天也沒有休息,對菘澤文化的南樓遺址繼續進行搶救性的挖掘。從被挖掘出的玉器、陶器等分析,崧澤文化早期和中期,生活在江陰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大致仍處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他們同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先民一脈相承,生活形態上比較接近。比較明顯的進步是制陶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次江陰青陽南樓出土的一件卷沿弧腹灰陶罐,腹部左右兩側飾有一對雞冠耳,頗具裝飾意味,到了崧澤文化晚期,江陰的氏族部落開始進入父系氏族公社階段,男子開始在生產中占主導地位,而婦女只從事紡織等家務勞動,男耕女織的生存方式較馬家浜文化時期更為明顯。江陰青陽南樓發現了9口土井,說明當時江南地區水域面積縮小,先民們開始開鑿水井,以獲取生活和生產用水。還在這些古井中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中有可以系繩汲水的陶罐,反映了當時先民的生活情況。
到目前為止,考古隊在青陽南樓遺址發掘的22個墓中共出土了200件左右的玉器、石器和陶器。經過考古人員精心的手工粘貼,紅陶盆、泥質灰陶豆、陶鼎、陶豆、折腹罐等50余件陶器已被復原,6000年前的原始文化風貌將再次顯現在現代人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