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學家談香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5日 16:42 新華網 | |||||||||
我國獨有的一塊重達256公斤的香玉標本,22日成為新落成的首都博物館的新“寶”。 因能發出獨特天然香味而得名的香玉,于上世紀90年代初已被發現,是世界玉石家族的新成員,也是我國獨有的玉石新品種。記者為此采訪了中國寶(玉)石協會理事、著名礦物學專家張如柏教授,請他就香玉的話題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香玉為什么會發出香味 張教授說,自然界有些植物可以提煉出芳香油類的有機化合物,如錫金黃花茅、蕓香草、楓茅、地椒等,本身會放出芳香氣味,其根、莖、葉可提煉芳香油。而巖石吸收天然有機氣體,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就已被礦物學家、地球化學家發現。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地氣測量方法已經很成功地用于找尋石油、天然氣及各種金屬礦床。有機氣體在天然礦物中與礦物的內部結構有關系,香玉屬于蛇紋石玉族礦物,具有典型的層狀結構,在電子顯微鏡下放大1-5萬倍可見其橫切面是卷曲狀,類似于我們日常用的卷筒衛生紙,有機氣體分子可以儲藏在空筒及層間之中,因此香玉會有香味。 關于香味的有機氣體,經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成都有機化學所用儀器測定,該蛇紋石玉吸收有67種氣體,大部分屬于植物香料范疇。其主要有機物是醇類、醛類、呋喃類三大類,均是香料化學的組成物。 張如柏說,傳說乾隆宮中回部和卓氏之香妃,周身也沁清香!对娊洝氛f“有女如玉”;我們說“有玉如女”,那么香玉就是玉中的“香妃”。 我國古代文獻中就有香玉的記載 張如柏介紹說,有關香玉的記載,在《四庫全書》《古玉辨》等文獻中都可找到。最早的是唐朝肅宗贈送給李輔國的辟邪香玉的論述,這在清代谷應泰著的《博物要覽》和陳之龍所著的《格致鏡原》兩書中有記述,從中可知,早在唐朝肅宗(公元756-762)時,就有香玉的雕琢品。其中陳之龍所著的《格致鏡原》中說,“肅宗賜李輔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巧非人間所有。其玉之香可聞于數百步,雖鎖之于金函石匱,終不能掩其香。” 清乾隆年間的大學士紀曉嵐在他寫的《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中,也對他家收藏的一塊香玉有敘述。 至于古代文人墨客對香玉的描述,更是不勝枚舉。如晚唐詩人溫庭筠的“雀扇圓圓掩香玉”,劉兼的“雨洗梨花玉有香”,李洞亦的“野棠開盡飄香玉”等。但由于香玉太少,難得為世間所見,持得者必珍愛萬分,秘不示人,故未見官方文件記載。 如何識別真假“金香玉” 張如柏告訴記者,香玉因其含有天然香氣而得名。但目前在成都、深圳等地發現假冒的香玉,在北京也不斷有人送香玉標本到北京大學檢測。經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有機化學所氣體測定室測定的結果表明,所含的有機氣體與真的香玉種類不同,同時紅外吸收曲線也不同,而來自成都和深圳的兩塊假香玉的紅外線吸收峰值則完全一致。 他說,真假香玉有很大不同:在名稱上,香玉的礦物學名稱是蛇紋石玉,而假的是大理石。在氣味上,香玉具有典型的獨特香味,且因其天然而持久。而假的則有不純的香味氣味,且不持久。在顏色上,真的香玉呈淡黃色、黃色、褐紅色等,火燒后無熔融現象。而假的呈黃褐色,表面涂有一層像臘的涂料,火燒有熔融現象。 張如柏說,從直觀上看,真的香玉彩色自然,新鮮而有玻璃光澤,而假的表面的偽色呈油脂光澤,且不正常。但最有效的辦法是把兩種樣品進行礦物紅外光譜分析,馬上就會涇渭分明。 張如柏告訴記者,香玉的發現,是我國寶玉石界的一件大事,它不僅填補了玉石家族的新品種,而且有理論、經濟上的意義。香玉是在一種非常特殊的生物地球化學條件下形成的玉石,因而在自然界十分罕見。過去也有人研究香玉,但多從奇石的角度去研究,而從地質學、礦物學、香料化學和歷史學等多學科去研究,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