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 力
在眾多的收藏品門類中,筆者認為應首推玉器。記得許多年前,一個朋友想加入收藏大軍,曾向我詢問收藏何種門類?我當時脫口而出:“玉器!”朋友笑道:“你是玩兒玉的,當然推薦玉器,如果你是養蟈蟈的,還勸我玩兒葫蘆呢!”筆者鉆研玉器多年,且愛玉成癡,如果現在還有人問我這個問題,筆者依舊會勸他收藏玉器。理由有三,愿與諸玉友共同
探討。
首先,中國玉文化貫穿于中華民族文明史,歷史最為悠久。我國先民對玉器的偏好,始于遠古時代。流傳至今年代最久的玉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產品。玉器的產生,最初來源于原始人類的生產實踐,在此基礎上,又逐漸賦予玉器以原始宗教含義,使其成為巫師施行巫術的法器。我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大約50萬年前,一群原始人于密林深處圍獵,以手中石塊將獵物砸死后,分而食之。眾人用打磨的石器剝皮、斷筋、剁肉。“打”,即原始石器的開料法,以銳石順石紋劈開。“磨”,即以水和硬度高于手中礫石的巖面磨刃,巖面后被解玉砂代替。隨著人類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用石器中一部分通透瑩潤、硬度較高的玉石,被刻上紋飾、符號、打孔系于腰間,并賦予它們神秘的原始宗教意義,最終發展成為歷史悠久漫長的中國玉文化。玉器文化在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綿延不絕,承襲下來,成為民族文化瑰寶,其歷史延續性是其他門類古玩不具備的,因而玉器文化及玉器收藏才更具神秘魅力。
對于中國古玉而言,廣義的玉石概念是,透明與半透明的石料為玉。如:各類地方玉種、瑪瑙、水晶等;不透明的石料為石。如:壽山石、雨花石、太湖石等。石料中透閃石含量大,則透明度高;而陽起石含量大,則透明度低。
第二,收藏古玉的保值率,高于其他古玩門類。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黃金處于保值狀態,增值或貶值的幅度都不大。而狹義的玉,即新疆和闐玉,由于可采資源日漸枯竭,價位更是呈現逐年上漲態勢。眾所周知,新疆和闐玉,從戰國時期開采至今,一直是諸多玉材中的上品,從古至今為人們所推崇。使用時間非常漫長,且不間斷,這是其他門類古玩所不能比擬的。古玉入土無論多少年,出土后經人緩盤、佩帶與把玩,多年后即能恢復其本來面目,只要整器無斷殘,任何綹裂都能盤玩無痕、潤潔如初。玉材乃物化天成,人工所能改變的只是它的形狀,即造型與紋飾。古人更是賦予玉以靈性美德。用玉以比喻君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儒家所言的德行操守:仁、義、禮、智、信,玉都具備。以一塊璞玉為例,人們評玉優劣的標準是,表里如一者為上品,做人也是一樣,要璞玉渾金。妄言一句,心不正則玉不靈。國人愛玉之溫潤堅密,正是中華民族外柔內剛的民族性格的體現。觀玉有溫潤凝結的視覺享受;盤玉使人養成平和豁達的心態,能令毛躁浮動的性情歸于溫和仁厚;佩玉則人、玉互養,保佑平安吉祥;玉還是玉友間溝通感情的橋梁,使原本陌生的人因玉而成友。漢字中的“寶”字,即是“家中有玉”之意。可見玉在中國人心中,還是財富的象征。
第三、對藏友來說,一旦打眼,就會遭受經濟損失。然而如果收藏新疆和闐玉器,即使是現代工藝品,只要玉材好、做工精細,其價位也不低于同類別普通材質的古玉,仍然具有保值和增值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