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目前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主導地位(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15:44 北方網
在蘇富比、佳士得兩公司進駐香港之前,文物藝術品集散中心是英國的倫敦,美國的紐約,日本的東京。緣何兩公司落戶香港以后,香港迅速后來居上,力拔頭籌,獨占鰲頭。重要原因之所在是香港這塊風水寶地,在發展文物藝術品市場上,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諸要素。從歷史的緣由來看,香港文物藝術品的蘊藏量是相當豐厚的,香港人文化素養高,對于中國文物藝術品有著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收藏家,長久以來是由一群文人學者所組成,他們多年來對于中國文物藝術品的鑒賞及愛好,已經孕育出一股強大的文化與經濟根基,形成對中國文物藝術品的重要支柱。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香港位處亞洲的中心,在新加坡、日本東京、中國臺灣的中心點上,顧客來往方便,占盡地理優勢。香港還是自由商港,沒有文物藝術品及資金的限制,也沒有文物藝術品進出口關稅,沒有紛繁的法制約束,總之,香港有著良好的文物藝術品經營的環境與氛圍,為文物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當然,香港文物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諸如石油危機、金融風暴、非典等,都經過香港經營文物藝術品行業的同人共同努力,千方百計地克服困難,一一化解了。尤其是2000年出現的拍賣圓明園流失文物的事件,蘇富比、佳士得兩公司據理力爭,按照拍賣章程進行,終于得到圓滿成功。 大陸買家在香港出現飆升趨勢 中國大陸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自1992年北京國際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以來,得到迅猛的發展,中國嘉德、北京翰海、中貿圣佳、北京保利、北京榮寶、北京華辰等大型公司迅速崛起,逐步地將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做大、做好、做強,到2003年以后,使得北京也逐漸成為了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中國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在貨源的征集,客戶的吸引上,無疑對于香港文物藝術品市場造成影響與威脅。譬如過去高價位的文物藝術品幾乎都被英國倫敦、中國香港市場所壟斷。可是2002年在日本東京征集北宋米芾《研山銘》手卷時,就被中貿圣佳公司領了先,此件重要文物最后被國家文物局以2999萬元人民幣優先購買的形式所購買,當時創造了中國文物最高價。2006年中國嘉德公司從美國成功征集到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八棱盤口大瓶》,以5280萬元人民幣成交,創造了中國大陸文物藝術品真正的最高價位。 但是,由于中國大陸文物藝術品市場,仍然存在著很多短時期內難以克服的問題,趕上或者超過香港文物藝術品市場的主導地位,還須得一段時間。例如香港特區政府鼓勵拍賣公司從世界各地搜羅征集文物藝術品到香港拍賣,沒有關稅的繳納,沒有紛繁的法制,沒有資金進出的限制。而在中國內地就不行了,海外文物藝術品進口只能走客運,走貨運就要課以重稅,旅客隨身攜帶能帶多少,就把大宗或大件重要文物拒之門外。就是旅客攜帶進口的文物,還要在海關登記,再到大城市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查驗鑒定,限期一年出境,超過一年不準再出境,手續繁瑣。中國大陸文物藝術品市場的稅收也是很重的,畫家出售自己創作的作品要課以20%的稅,收藏家出售自己收藏的文物藝術品,要課以3%的稅,海外回流的文物藝術品要課以2%的稅。在香港,主要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僅有蘇富比、佳士得兩家,而這兩個公司又都是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跨國公司,觸角遍布全球,歐、美、亞、非都有它們的分支辦事機構,影響力覆蓋面積極廣,貨源和客戶相對比較雄厚。而中國大陸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則時間短,根基淺,貨源少,再加上這幾年拍賣公司數量發展過猛,全國要有兩百多家,僅北京就有七十多家,貨源上加劇了僧多粥少的嚴重程度,為了爭奪貨源和客戶,各個公司之間互相拆臺,互相掣肘,內耗嚴重,相互抵消。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